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貨幣政策全回顧

新華社

text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6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到0.25%至0.5%的水準,宣告結束歷時七年的零利率政策。

此舉意味著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工具,從倚重量化寬鬆等非常規貨幣政策轉向使用利率等常規調節手段,貨幣環境或將從極度寬鬆向適度中性逐漸回歸。

以下是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主要回顧:

儘管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從2007年春季就開始顯現,但直到當年8月蔓延至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其他信貸市場後,美聯儲才緊急干預,於當年9月18日降息50個基點至4.75%,開始降息週期。

從2007年底至2008年9月美國投行雷曼兄弟倒閉,美聯儲七次降息,累計下調超過3個百分點,但仍不足以應對嚴峻的金融和經濟形勢。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急劇下跌和流動性收緊,美國次貸危機迅速演變為席捲全球的、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

在2008年9月貨幣政策會議之後的幾個月,美聯儲內部一直在努力洞悉這場危機衝擊美國經濟的嚴重程度,就是否執行更大力度的寬鬆貨幣政策展開爭論。

2008年12月16日,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超低水準,正式步入零利率時代。這時,美聯儲已經認識到,這不是一場普通的金融危機,之前採取的刺激措施遠遠不夠。

由於已不存在降息空間,美聯儲隨後採取了購買債券等一系列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以壓低長期利率和刺激經濟,同時承諾將短期利率維持在超低水準,開啟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

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美聯儲先後出臺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總共購買資產約3.9萬億美元。美聯儲持有的資產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07年底的約6.1%大幅升至2014年底的25.3%,資產負債表擴張到前所未有的水準。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聯儲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執行的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為應對金融危機、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和幫助美國走出經濟衰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他們對後兩輪量化寬鬆政策的效果莫衷一是。支持者認為,量化寬鬆通過改善金融狀況和降低融資成本促進了美國經濟復蘇,避免了通縮風險;反對者則擔心量化寬鬆提升美國通脹壓力、加大金融穩定風險。

總體來看,量化寬鬆為穩定美國經濟復蘇發揮了作用,但並不是治療美國經濟的萬靈藥。在注入數萬億美元流動性後,過去幾年美國年均經濟增速僅保持在2%左右,並未出現經濟學家期待的深度衰退後的大幅反彈,也遠低於危機前3%的歷史平均水準。

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和就業市場改善,加上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影響金融穩定,美聯儲開始醞釀如何退出量化寬鬆政策。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首次釋放了將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信號,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當年12月,美聯儲正式宣佈從2014年1月開始削減資產購買規模,開啟了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序幕。

2014年2月,耶倫接替伯南克就任新一屆美聯儲主席後,基本沿襲了伯南克制定的每次貨幣政策例會縮減月度資產購買規模100億美元的計劃,連續八次縮減購債後,2014年10月底宣佈結束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結束量化寬鬆政策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重點轉向何時啟動加息。今年年初以來,美聯儲官員在公開演講和媒體採訪中一直強調2015年是加息之年,並與市場就加息時機反復溝通。此前不少市場人士預期美聯儲今年9月加息,但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動蕩和低通脹等因素影響,美聯儲按兵不動。

美聯儲為啟動加息設置了兩個條件,一是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二是有理由相信中期通脹水準將回到2%的目標。由於10月份以來的經濟數據印證了美聯儲對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的預期,增強了美聯儲對通脹達標的信心,而且,在海外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然強勁,美聯儲加息時機日趨成熟。

12月16日,全球金融市場的猜測終於有了確切回應。耶倫在宣佈加息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後續加息節奏將視未來經濟數據而定,其步伐將是謹慎和漸進的,但對於如何收縮龐大的資產負債表尚無定論。

伯南剋日前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決定,過去七年對美聯儲而言實際上是一個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和令人不安的時期。

未來幾年,美聯儲能否逐步平穩收緊貨幣政策,使其回歸常態,將繼續牽動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記者高攀 鄭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