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下重本請網紅拍照促銷 但這錢很可能白花了

界面網

text

網紅在全球都流行,Instagram、Twitter、微博、微信...每個社交平台上都有人在做自己的女王,下面追隨者一票。品牌們越來越重視和網紅的合作,認爲他們自帶流量,無論推薦什麽都有人買單。

這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在各位博主們自己經營小天地之時,這些粉絲也許只是單純的看客,但一旦涉及到廣告和産品,粉絲們就變成了顧客,並且,他們極易被意見領袖們影響,做出非理智的消費決策。所以,品牌們都很願意找網紅當代言人,或者直接贊助他們産品,以方便秀出來。

那麽網紅經濟是如何驅動的呢?點贊數和粉絲數增加了這場遊戲的有趣性,但這些要想變現還存在難度。據《福布斯》報道,一些奢侈品品牌,現在已經和一些博主建立了聯系。這讓2016年的米蘭業已成爲了歐洲的網紅中心。

Trussardi 集團的CEO Tomaso Trussardi 就說和網紅合作能夠擴大品牌影響力,並能夠用網紅們自己的角度講述品牌故事,這能幫助品牌尋找到新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網紅經濟爲時尚品牌節省了大量的調研成本。在紙媒時代,雜志裏總是夾著一張讀者調查表,裏面有薪水、職業、教育程度等等選項。但現在,一個博主就能搞定一個群體,品牌在廣告決策上更加省心,根據每個博主粉絲數量的大小,定價分層也更爲明確。

上述優點,初創型的品牌和大牌都喜聞樂見。一個叫Firesnap的網站甚至總結出了粉絲變現的四大攻略:第一步是要調研用戶,再賣東西;計劃有特色的營銷內容;保證你的更新隨時活躍;千萬要記得感謝粉絲。這個步驟其實和傳統的生意模式沒什麽區別。

但問題是,隨著網紅經濟的發展,網紅群體也形成了自己的行業規範。上海的一個初創型鞋履品牌 Charles Philip 的營銷總監 Matteo Fenaroli 說道:“ 品牌們想要追求在Instagram 上的而一次曝光,正在被博主們索要更多的錢,有人貴到發一次,收取1.5萬歐元。有時候,博主們會和品牌簽訂三到六個月的合同。但是,品牌們有時候會血本無歸,因爲沒有一個好的標准能評價博主的工作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值得那個價錢。”

Fenaroli 還談到,品牌花錢拍攝宣傳照,雖然精力耗費得多,但是那個影像是永久留存的,博主們只需要自拍一張,你就得給錢。並沒有一個測量標准說得清楚這到底有沒有用。

在最近一次和《福布斯》的采訪中,演員兼模特 Rebecca Romijn 說:“沒人能證明粉絲們能變成利潤。”

這個道理,就和沒人能親眼看見是廣告把産品賣出去了一樣,不然分析師們不會想到用“轉化率”和“業績指標”來督促市場部的工作,因爲營銷這件事,比較虛。

其實就在Romijn發表看法不久前,美國著名設計師 Calvin Klein 就說自己很慶幸自己的品牌不是建立在社交媒體上的,“ 現在在Ins上預約模特工作是因爲這些模特有很多網上的追隨者。我不認爲這事兒有長遠意義,我也不認爲這是個能幫你成功把産品賣出去的好方法。”

真正聰明的商人懂得,産品雖然要以符合市場需求爲導向,更要學會體察顧客從未說出的秘密,只有能夠引導市場方向的産品才有長遠價值,所以我們常會聽到“培育市場”這句話。

社交媒體把一切變得直白,但是,都能說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這一點,我們在之前評價 Moschino 近年來的表現時說過,追熱點的確能提振短期銷售,但摧毀經典傷害的是品牌價值。

這就不難解釋一線的奢侈品品牌爲何一直在社交營銷上趨于保守,因爲這些品牌不僅懂得講好故事,更重要的是靠手藝和設計支持數十年。尋找草根網紅背書,很可能會産生老顧客對品牌的信任危機。雖然熱衷于社交媒體的千禧一代是未來的消費主力,但顧客總會越來越理智,他們會越來越懂得品牌經營的長遠之計是依賴産品,而不是渠道和營銷。

從這一點來看,目前Gucci 在這一點上很堅定。Gucci沒有任何網紅合作項目。根據公司內部人士稱,Gucci 的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對和社交媒體達人合作沒有一點興趣。

但Prada 卻用了相反的做法。從2012年開始,Prada 就開啓了網紅合作模式,一個是傳統的付費發博,還有一個是邀請博主們發揮創意。Prada 請來的網紅叫做Richard Haines,他曾是一位設計師後來轉行專業做網紅了,他擅長用木炭畫畫,借此,他吧2012年的男裝周和女裝周的秀場都滑了下來,並裝幀成了一本限量書。

這些方法也許有效也許無效,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大家對網紅的追逐,想做網紅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早晚供大于求,離他們貶值的時間也不遠了。到那時候,人們又會回到産品爲王的時代。

來源:界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