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乡村新风尚:千村“村晚”汇好戏连台

中国新闻网

text

“村晚”现场。 王刚 摄

(新春走基层)话乡村新风尚:千村“村晚”汇好戏连台

中新网杭州1月18日电(郭其钰)“小小村晚大舞台,一村更比一村嗨,一年更比一年精彩……”17日晚,2020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主场晚会在杭州临安板桥镇上田村文化礼堂开演。这场完全由浙江各地村民自导自演的晚会反映了新时代农村生活风貌,也折射了几十年来乡风文明之变、精神文化之变。

曾经,除夕夜里的“春晚”是很多人一年中最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引来邻里乡亲挤在一起万人空巷观看。如今,大家聚在一起人人登台演“村晚”。“春晚”到“村晚”,伴随着亿万中国家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也见证了大众文化从贫乏走向多彩。

“村晚”现场。 王刚 摄

台上:“乡土味”“文化味”并存

“村里客厅我规划,农民也成了艺术家”,这方宁海平调唱的是“美丽乡村”建设;“他膝盖不好,王医生叫他每天‘最多跑一次’”,那方方言小品演的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舞蹈、村歌、小品、武术、戏曲,当日来自浙江各地的精彩节目齐聚“村晚”舞台,为观众奉献了一道充满“乡土味”“文化味”的盛宴。

伴着气势恢宏的音乐,一场书法武术表演登场了,这是东道主上田村的村民带来的《文武上田》。演员中,年纪最大的67岁,最小的只有12岁。

上田人自古崇文习武,村里传承有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十八般武艺”,也有许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书法爱好者。13岁的沈赫学武已有5年,这次跟着叔叔伯伯一起登台表演。“很开心,能把我们村的传统文化展示给大家。”沈赫说。

“我们把垃圾分类、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这样的内容用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的节目表演出来,这就是我们‘村晚’最大的魅力。”上田村书记潘曙龙说。

“村晚”现场。 王刚 摄

台下:“年味”“时代味”兼具

舞台上,演出的是身边“民星”;舞台下,欢闹的是邻里乡亲。新春期间,这样的“盛会”,几乎在浙江每个村庄里发生。

临安是浙江文化礼堂发源地,今年春节期间,该区以“好看、好吃、好玩”为宗旨,打造百姓迎新嘉年华。

走在临安的镇街上,可以看到百余名群众参加民俗展演、文化踩街活动;可以看到颇具特色风味的迎新年货节,其中既有非遗项目,又有民宿伴手礼,还有丰富的新农人特色产品;可以看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为来宾、群众现场书写春联、派送福字。

2018年,浙江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实现全省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据统计,2019年该省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282家,累计建成14341家。

“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这一草根舞台,浙江提倡‘农民导、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以‘村晚’为抓手,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浙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如今,村民们纷纷自行组建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很多村民“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

一村又一村 一年又一年

村村有“村晚”,人人当“民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全省“村晚”已举办11364场,为千村万户的农村百姓献上一道丰盛的“春节大餐”。

作为乡村“村晚”的发源地,浙江探索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五级联动举办模式,在文艺人才、资金保障、文化服务上提供支持,形成点面结合、遍地开花的全省乡村春节联欢品牌。

在宁波,1282场各具特色的“村晚”正陆续上演。近日,宁波鄞州区与对口援建的吉林延边自治州和龙市联合举办“喜联鄞和满眼春”迎新春文艺晚会,以“脱贫攻坚齐奔小康”为主题,两地人民共同打造了一场兼具地方韵味和民族风情的艺术盛宴。

在丽水,“村晚”不仅是一场文艺联欢,更成为了当地独具魅力的“文化金名片”。从一枝独秀的“月山村晚”,到万人参与,与农产品展销、全域旅游等相结合的“村晚”,“村晚”在这里唱响了农村好声音,增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们的村晚”在浙江已连续举办5年,一年又一年来,走向了一村又一村。如今,万村竞秀、遍地开花的“村晚”,已成为浙江农村最美丽的春节风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