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抢装正在进行,平价时代即将到来,整机企业开始推出适应市场环境的新风机。
在近日举行的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下称风能展)上,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SH)、上海电气(601727.SH)、东方电气(600875.SH)等整机企业均发布了新机型。
其中,风电整机企业老大金风科技推出两款新机型GW165-3.6-4.0 MW和GW165-5.2-5.6 MW风机,分别面向陆上低风速市场和中高风速市场。
随着低风速技术水平的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中国低风速区域可开发范围进一步拓宽。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阳在风能大会上表示,中国风电在陆地80米、100米、120米和140米高度上技术开发总量分别为32亿千瓦、39亿千瓦、46亿千瓦和51亿千瓦,技术开发量广阔。
金风科技称,其GW165-3.6-4.0 MW机型可使平原地区平均风速5m/s的平价项目,实现可开发投资收益。
据金风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陈秋华介绍,上述两款新机型均采用系统工程及平台化、模块化开发,并对单机容量、叶片长度、轮毂高度、塔架形式、主机寿命等进行了定制化设计。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表示,要想缩短风机开发周期,满足不同风电市场场景需求,降低供应链成本,必须对风电机组进行平台化、模块化开发。
平台化开发可以形成完整、久经考验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竞争中需要的灵活性和速度,从而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缩短投资回报时间,持续确保质量。
布局陆上低风速市场的还有上海电气。本届风能展,上海电气发布了WE4.55N-168-105机型。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副总工程师马文勇称,该机组风轮直径达168米,是目前国内叶轮直径最大的4 MW级风电机组,可将适用风区下探至5.5米/秒。
马文勇表示,WE4.55N-168-105陆上风机也进行了平台化开发,机组同平台部件复用率超过96%,机组成熟度更高。与3兆瓦平台机组,这一新机型的静态投资减少约10%。
上海电气还推出了WG5.5F-172和W6.5F-185两款海上风电机型,主要面向杭州湾以北重点风速海上近岸及中远海风电市场。
上海电气认为,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仍处于抢装潮中,杭州湾以北的浙江东北部、江苏、环渤海海域将成为重要主战场。
上海电气海上产品线总监黄轩表示,海上风电进入后补贴时代,实现平价时间紧迫,当前造价水平与平价差距较大,无补贴时代将面临最严苛的成本要求。
为此,经济性成为整机企业最需考虑的因素,应充分考虑如何降低平准化度电成本,运用好既有成熟的产业链和配套设备。
据黄轩介绍,新发布的两款海上风电机组延续了原有成熟的产业链。其中,W6.5F-185机型实现较上一代产品发电量提升8%。
黄轩还表示,目前中国大兆瓦海上风电研发存在吊装能力匹配的挑战。W6.5F-185机型沿用了现有吊装方案和船只要求,使吊船选择性更高,有助于应对抢装潮。
中国第二大风电整机商远景能源,也发布了新一代海上风机EN-171/5.5 MW机组。
据该公司介绍,EN-171/5.5 MW海上风机主要面向国内中低风速以及台风区域。
该机型主要基于远景能源海上4.X/5.X平台模块化开发设计,关键部件成熟度较高,可获得性较强,较以往机组的发电效率可提升超过1.5%。
明阳智能则继续布局更大兆瓦风机。该公司发布了MySE11-203和MySE6.25-173海陆半直驱新机型。
明阳智能称,MySE11-203是当下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这款机组计划2021年树立样机,2022年投入商业使用;MySE6.25-173则是全球最大半直驱陆上机组。
明阳智能风能研究院院长刘卫表示,大兆瓦风电机组可以减少机组数量,拓展风电场机组容量,加快风电场建设速度。
东方电气也继续加码大兆瓦风机,发布了DEW-D5.5S-172、DEW-D6000-164两款陆上风机。
其中,DEW-D6000-164机型为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永磁直取陆上风电机组,与3-4.5 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25%至50%,工程造价每千瓦可降低500-900元。
东方电气还发布了海上DEW-D7500-186机型,这款7.5 MW单机容量机组主要针对国内中低风速区域市场。
在本届风能展上,东方电气10 MW海上风机获得了型式认证证书,这是目前国内首个1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型式认证证书,也是国内功率等级最大的风电机组型式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