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在上海开了家餐厅:称没学宜家,还计划到深圳开酒店

亚太日报

text

近期刚刚公布营业利润创新高的无印良品,又在中国市场试水全新商业模式——开餐厅。

2017年6月3日,号称中国内地最大旗舰店的淮海中路无印良品旗舰店,已将原来的Café & Meal MUJI和MUJI BOOKS,改装升级为全球首家MUJI Diner——无印良品餐堂。

无印良品上海总部董事总经理山本直幸解释,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开出一号店,是因为中国一直讲究医食同源,在营养均衡方面,包括饮食的营养方面需要采用对身体平衡的原则,这和无印良品、和MUJI Diner的理念契合。

从过去一财年无印良品食品销售的表现来看,其引进餐堂概念的动作更像趁热打铁。

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株式会社公布的2016财年业绩报告(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显示,无印良品2016财年的食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8%,数额同比上涨16.6%。

在销售额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的食品类别毛利率却略有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无印良品全球食品类别毛利率为33.1%,低于2014年的35.1%和2015年的35.3%。餐堂的引入或有机会对这一数据起到拉动作用。

新开的MUJI Diner首次推出点餐形式

此次新开的餐堂前身是Café & Meal MUJI。这一模式在2001年诞生于日本,十几年时间里在日本开了25家店,目前在中国大陆也开了4家店,MUJI Diner改装前的Café & Meal MUJI上海淮海中路店是其在中国的第二家店铺。

从表面上看,新餐堂可能与原来的Café & Meal MUJI差别不大,都是为前来购买无印良品零售商品的顾客提供餐饮和小憩的场所。但仔细对比后,不难发现,餐堂概念是无印良品摸底中国市场食品销售以及提升毛利率的全新尝试。

以售卖套餐、饮料和甜品为主的Café & Meal模式更偏向快餐,适合一人独食或小范围聚餐,顾客在店内停留时间短,消费额非常有限;与之相比,首次推出点餐形式的餐堂更适合以家庭为单位或多人好友的聚会,餐堂首次开放供应酒类饮料对于利润率可预见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无印良品母公司利润获得历史性的增长,也为公司的新动作增加了底气。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良品计划株式会社2017年3月至5月的合并营业利润预计将同比增长5%,达到约120亿日元,创出3月至5月季度的利润历史新高。在日本国内,生活杂货和食品销售表现强劲。在海外市场,中国的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

据悉,中国无印良品现有店铺的销售额按人民币结算预计同比增长约6%。

尽管MUJI Diner刚刚开业,但山本直幸已经表态,将来不打算以单独的MUJI Diner形式开店,而是继续以无印良品的零售商品为主。现存店铺开餐堂也会受一些硬件设施条件上的限制,比如需要考虑是否能做厨房、有没有水管、布水管的线路、能否用火和消防安全条件等,“今后如果再开新的店铺的时候,若适合开MUJI Diner的话,可能会考虑”。

无印良品这种零售店内开餐堂的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国际品牌——宜家。但山本直幸表示,MUJI“没有从北欧的宜家得到启示”。他解释道,日本的Café&Meal MUJI是200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时,日本东京的购物场所开始有提供咖啡、甜点进行休息的经营模式,“零售行业其实无论哪家都会有这样的畅想,都希望在店铺里面,最终为了服务到顾客,都会想把零售和餐饮结合起来。”

在涉足中国的餐饮市场后,无印良品也很快体验到了餐饮文化差异给这一领域带来的门槛。

山本直幸直言:“之前我们开了Café & Meal MUJI之后,大家也会看到大众点评上评价不是很好,我们也深受打击。顾客说我们的菜就像大学里的食堂,非常不好吃,又是冷的。在日本,便利店的菜大家不加热就食用,冷的也非常好吃。但在中国便利店,大家买了便当就一定要加热才能吃,并且都要热茶,不要冷茶。中国是这样的饮食习惯,所以我们决定一定要改,一定要端出来热气腾腾的,让顾客感受到非常有活力的菜肴。”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山本直幸坦言,自己对于首次挑战餐厅,“还是有点紧张的”。

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店铺数达到200家,仅次于其在日本本土的开店规模。从2017财年(截至2018年2月)开始的中期经营计划希望,每年再开设40至50家。后期还将在深圳开全球第一家无印良品酒店MUJI Hotel,可见无印良品在中国的野心早已越过了卖文具、香薰机的阶段。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