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埃及緣何順利重返非盟

text

新華社開羅6月18日電新聞分析:埃及緣何順利重返非盟

新華社記者馬岩

非洲聯盟(非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17日晚召開會議,決定恢復埃及的非盟成員國資格。埃及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對此表示歡迎,並表示將在各個領域與區域內國家加強合作,繼續在非盟中發揮重要作用。

去年7月埃及軍方解除穆爾西總統職務後,非盟暫停了埃及的成員國資格。對於埃及在近一年後如此順利重返非盟,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埃及對非盟的重要性遠遠高於非盟對埃及的重要性。

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南非和尼日利亞是非盟中的“五巨頭”,每年繳納的會費在非盟財政收入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非盟“開除”埃及使得自己吞下了“節衣縮食”的苦果。

從埃及方面講,雖然其地處非洲,但作為一個阿拉伯國家,埃及與西亞的聯繫遠比非洲密切,納賽爾、薩達特、穆巴拉克等歷屆政府均把埃及定位為阿拉伯世界中的第一大國。正因為如此,當非盟宣佈“開除”埃及時,埃及外交部立刻發出強硬表態,威脅撤回在非盟及其下屬組織中的工作人員,主動切斷與非盟的一切關係,斷絕給予其的資金支持。而非盟反倒態度軟化,表示只要埃及舉行民主選舉,恢復憲法秩序,就考慮恢復其成員國資格,並派出代表團會見軍方支持的埃及臨時政府領導人。

其次,非盟當初“開除”埃及是被迫作出的決定。

長期以來,非洲國家普遍面臨著“軍事政變”的挑戰,頻繁的“軍事政變”對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地區秩序構成了嚴重衝擊,這使得非盟必須對成員國的“軍事政變”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因而在其創立初期就通過章程規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只要通過違憲的方式推翻民選政府,都會被暫停成員國資格。在埃及之前,非盟已經據此暫停過馬利和中非共和國的成員國資格。

第三,塞西領導的埃及新政府將重返非盟視為打破外交僵局的重要一步,積極主動地推動這一進程。

目前歐盟、美國對埃及的態度雖然有所變化,但依舊懷疑埃及能否順利過渡到“民主政治體制”,對埃及的“武器禁運”也沒有完全解凍。此外,土耳其、卡塔爾等國譴責塞西發動“政變”的立場也未出現明顯變化,埃及的外交大環境仍然十分嚴峻。重返非盟是新政府獲得國際承認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國際合法性”,對於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外交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預見,未來埃及將通過積極參與非盟活動提高其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活躍度,逐步恢復其作為地區大國的影響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