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回家了!——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部分遺骸在雲南騰衝歸葬

text

新華社雲南騰衝6月12日電

題:他們,回家了!——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部分遺骸在雲南騰衝歸葬

新華社記者侯文坤

12日,雲南騰衝,清晨時分,暖暖的陽光照在這座邊疆縣城,此刻如此安寧平靜。

這一天,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抗日陣亡將士“回家了”,英烈們的部分遺骸和墓地的壙兆土(即墓地的泥土)分別裝於24個骨灰罐,歸葬在雲南省騰衝國殤墓園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墓。

據介紹,本次活動原計劃從緬甸南坎、八莫、臘戌、芒友尋取中國遠征軍遺骸。但由於客觀條件所限,最終尋取到了原葬於南坎的425位陣亡將士的部分遺骸和原葬於八莫的210位陣亡將士的部分遺骸,按照民間習俗火化後分別裝於22個骨灰罐,以及臘戌、芒友陣亡將士墓地壙兆土分別裝於2個骨灰罐。

邊城騰衝,國殤墓園,蒼松翠柏之中,矗立著高3.99米的《中國遠征軍》雕塑,再現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背景下,中國遠征軍青年戰士以樹葉為偽裝、頭戴鋼盔、手持步槍、腳穿自編草鞋,沉穩有力,目光堅定的威武形象。

載著英烈骨灰的靈車緩緩駛向國殤墓園,各界人士及當地民眾肅立道路兩旁,迎接久別祖國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回家”。

9時10分許,司號者吹奏起安魂曲,身著黑色中山裝的護靈者手捧骨灰罐,在手執黑傘的另一位護靈者護衛下,緩步走到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隨後將骨灰罐安放在墓地的地宮中。

碑塔高聳、樂聲低回,渾重而肅穆,近千名素衣簡裝的人們,靜穆莊嚴。青山為證,他們,“回家”了!

隨後,出席活動的嘉賓和各界人士在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墓前肅立默哀,敬獻鮮花,鞠躬悼念。按照當地風俗,騰衝鄉賢在歸葬儀式上宣讀了祭文。

歸葬儀式間,樹上蟬聲未斷,嗚咽含悲,它們似乎在向世人訴說著這段歷史。

中國遠征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抗戰“輸血線”而出征滇緬印、抗擊日軍的英雄部隊。從中國遠征軍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近20萬人。

中國遠征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關於這一點,眾多的二戰史研究專家已經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二戰史研究專家、民間學者戈叔亞說:“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在中緬印地區的作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的戰略反攻並取得徹底勝利,更是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抗日戰爭史上悲壯的一筆。”

2014年,時逢滇西抗戰勝利、中國遠征軍光復騰衝70年。70年前,中國遠征軍經過浴血奮戰,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回騰衝。國殤墓園安葬了當年收復騰衝戰鬥中犧牲的中國遠征軍將士,以及2011年迎回的19位在緬甸陣亡遠征軍將士遺骸。如今,這些中國遠征軍英烈與他們的戰友終於安葬在一起。

多名耄耋之年的中國遠征軍抗戰老兵從各地趕到騰衝,迎接戰友“回家”。他們在家人的攙扶下蹣跚行進,有的凝視著戰友的骨灰、有的眼裏噙著淚水。曾參加過收復騰衝戰役的老兵李華生說:“看到戰友們回家,我們感到很欣慰。”今年已經100歲的他激動得有些顫抖,胸前戴著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章格外醒目。

當年參與過那場悲壯慘烈戰爭的老兵,他們已成為這個時代的財富。

陽光照在厚重的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上,碑前“華嶽英靈”的題字更顯莊嚴肅穆。騰衝當地鄉親說,“在我們家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都與那場戰爭有關。緬懷英烈,更激勵著我們勿忘國恥。”

雲南華商公益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張珺表示,基金會將通過民間的形式,繼續開展紀念中國遠征軍的相關活動,目前,正在募集資金,在緬甸南坎、臘戌、曼德勒、密支那、八莫、芒友等中國遠征軍當年作戰的主戰場及墓地修建紀念塔。

本次公祭活動由雲南省委統戰部、保山市委統戰部、騰衝縣委統戰部發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雲南省臺辦、民革雲南省委、致公黨雲南省委、臺盟雲南省委、雲南省僑聯、雲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和雲南省佛教協會共同主辦,雲南華商公益基金會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