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业余体校教体融合的答卷:“练武”不再误“习文”

澎湃新闻

text

新华社杭州8月14日消息,2020年高考已经进入到录取放榜阶段,位于浙江省长兴县的基层业余体校再传捷报,学校18人参加高考,14人被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不少基层业余体校面临着招生困难、办校经费缺乏、学训矛盾尖锐、毕业学生出口不畅等问题,一些基层体校甚至已经名存实亡。基层体校到底路在何方?浙江省长兴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以下简称长兴少体校)从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教体融合,经过多年实践,交出了一份竞技有人才、文化有亮点的答卷。

整合体教资源,形成体教合力

基层体校招生难,原因无外乎训练和学习难两全。为此,长兴县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从2013年开始,共同建立了37所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格局。

每学年,两家单位都会对人才基地进行考核,尤其突出输送一项,分别评出优秀、良好和及格等级。“对年底考核优秀和良好的基地学校的总教练、副总教练和主抓的带训老师分别进行奖励,对所在基地学校给予一定数量的器材补助,这样既推广了运动项目的普及,也逐步优化了梯队衔接训练网络。”长兴少体校校长习双兵说。

为了不错过学校里的好苗子,学校体育教师只要在本校发现体育特长生,可以随时向少体校提出输送要求,少体校的教练员与学校的体育教师会共同对被输送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力争做到不错过任何一个潜在运动员。

除此之外,少体校还与县内各学校共享体育场地资源,城区大部分中小学校200米、300米、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室内体育馆等设施均无偿提供给体校运动员训练使用。为了缓解学训矛盾,少体校招录的学生学籍都被安排挂靠在城区各中小学校,其中还不乏长兴的名中学、名小学。2019年,少体校招录学生学籍落户率达100%。

习双兵介绍说,少体校和县内各中小学目前已形成完善的“共训制度”。运动员在体校主要由教练员负责,除完成体校规定的训练任务外,还参加各学校的体育社团,学校主要由体育教师负责,间接提高了运动员的积极性。学校体育社团在运动员的参与下,也带动了学校学生的积极性,训练效果明显提高。

强化同推共育,促进推荐力度

为了不让体校学生在文化课上掉队,长兴少体校的学生白天在各学校正常上文化课,放学后在体校训练。经过几年的摸索,习双兵发现,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文化课基础对于体校生来说尤为重要。“低年级的时候大家相差并不大,但要是基础没打牢,到了高年级成绩差距就大了。”

为此,长兴少体校从今年5月开始,在小学阶段以长兴县第六小学为集中学习主阵地,实行小班化教学,独立开班,分阶段实施文化集中学习计划。文化课教师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安排,实行与非体校生相同的教师授课,安排相同课程安排,并结合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实际,相对应地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带训教练员由体育部门统一协调安排,共同参与做好学生在校训练、教学、竞赛和学生体质健康活动开展工作,以此改善目前文化基础薄弱、布点学校分散等教体融合现实问题。

习双兵表示,少体校严格落实运动员参赛前必须通过文化测试的规定,同时通过县教育局积极响应安排,聘请县内中学优秀任课教师,每周一至周四晚对体校学生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4门功课补习,切实提高体校学生文化课成绩。

长兴县教育局副局长成仁伟介绍,为了不让体校生的文化课掉队,教育部门把少体校学生的学业成绩,纳入每个学校学科水平评价,把体校生和普通学生纳到一起,这也鞭策着各学校在文化课上给予体校生更多支持。

同时,双方还建立了“反馈分”制度。各中小学被招录或推荐流出的运动员,既能代表原学校参赛,也能代表现就读学校参赛,并反馈分数至原推荐学校,进一步减少优秀人才在学校间流动的阻力,极大地调动各中小学推荐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的积极性,促进各校特色项目的后备人才资源进一步整合。

“联姻”高等院校,共铺升学之路

作为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中最基础的一环,最终能进入省队训练从而真正走上竞技之路的学生只是少数,大部分体校生最终还是要面临升学问题。

长兴少体校对文化课的重视也为体校生的升学之路铺开了道路。2019年,学校有14人被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大学提前批录取,录取率高达84.2%,在浙江省基层体校高校升学率中名列前茅。

为进一步拓宽体校毕业生出路,长兴少体校还积极走访各高校,与部分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优秀运动员能优先进入到高校学习。今年7月下旬,长兴少体校与浙江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高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

“成为优质生源基地后,在同等条件下,我们的运动员在升学、教练员师资培训等方面将获得高校的支持。此外,双方学生在社会实践、教练在科学研究上还可以相互交流,我们也会和高校专家组共同拟定运动员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习双兵说。

福建师范大学运动训练系主任徐建华说,在不少地方县级基层体校由于招生难以为继,以至于不得不取消的背景下,长兴少体校通过探索教体融合,不仅破解了基层体校普遍面临的招生难问题,每年还向省队和高校输送大量体育人才,蹚出了基层体校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从高校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这些高水平运动员代表学校去争夺荣誉。从国家层面来讲,优秀运动员再就业,就必然要进入到高校进行再学习,这样才能为将来成功转型打下基础,所以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徐建华说。

南昌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龙辉远说,和基层体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既可以满足基层体校对体育人才可持续、持久培养和发展的需要,对于高校提高竞技水平、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同样大有裨益。

(原题为《“练武”不再误“习文”——一份来自基层业余体校教体融合的答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