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车市终结21个月连跌,中国车市V型反转开启

亚太日报

text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汽车行业产销也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增长2.3%和4.4%。1~4月,汽车产销559.6万辆和576.1万辆,同比下降33.4%和31.1%,降幅较一季度均有所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4月产销是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

开启V型反转

4月汽车销量上涨主要受商用车拉动,4月商用车销量为53.4万辆,同比增长31.6%;而乘用车依然出现了下滑态势。今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为153.6万辆,同比下降2.6%;前四月销量443.3万辆,同比下降35.3%。此外,新能源汽车也延续了下滑的走势,其4月销量为7.2万辆,下降26.5%;前4月销量为20.5万辆,下降43.4%。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乘用车市场下降的原因在于目前乘用车市场尚未完全启动,除了个人消费需求,还需要政策不断推动,“单纯靠市场的自发消费,可能还不是那么乐观。此外,车市整体走势要综合看国内市场走势、政策支持力度、国际疫情变化等综合因素。”

“4月情况比预计的好,目前主要增长来自于商用车。但4月销量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产销量,一方面去年同期基数比较低,另一方面疫情好转对消费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而企业终端的库存比较低,其利用这段时间弥补了二三月份造成的损失。”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记者表示。

乘联会方面指出,从4月乘用车零售来看,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中国车市的V型反转态势。原因有四。首先,V型反转的背景是行业各环节持续去库存和购车需求延迟现象明显,因此疫情后的车市产销恢复较快。其次在对国外疫情长尾效应的担心下,疫情后的更多未购车群体出于对出行安全的考虑,购车刚性需求逐步形成爆发态势。第三是由于部分换购需求群体对疫情后的出行质量有更多关注,换车需求也加速释放。第四是国家和部分地方促进消费的政策出台落地,推动了前期观望消费群体的购车需求释放。

“后面很难说保持正增长,要看国外疫情、国内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陈士华对记者表示,现在还不敢判断疫情是否真正结束,因此需要观察几个月才能判断整体车市走势。“现在担心的是国外疫情可能会对国内整车生产节奏造成影响。如果6月份海外供应能跟的上的话,今年车市就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头部自主品牌依然强势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到4月初,全球停产的整车厂超过150家,而停产的零部件企业超过3000家。

“合资和自主品牌都选用了一些进口零部件,比如一些发动机、芯片或者一些材料。欧美停工时间太长对合资和自主品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零部件库存有两个月,因此对国内影响在5月底才会开始出现。此外,一些关键零部件实际上也没有停产,而是在缓慢生产,因而目前不会对国内整车供应产生大的影响。”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记者表示。

中国品牌乘用车4月销量环比呈较快增长,但同比有所下降,共销售53.2万辆,环比增长22.6%,同比下降9.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4.6%,占有率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月相比,韩系销量明显下降,其他外国品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日系和法系品牌增速更为显著;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销量呈较快增长,德系略增,美系小幅下降,韩系和法系下降较为明显。

“自主品牌份额创下了2014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4月份虽然释放了部分购买力,但流向了合资品牌,这也是德系、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被抑制的需求释放,自主品牌的表现也会相对平衡。”许海东对记者表示。

乘联会方面则指出,车企零售分化越加明显,部分中小车企生存艰难。4月主力厂家零售表现与同期排名有较大变化,头部自主品牌零售依然较强,主要是新品推动和民族情结推动见效。从头部自主车企销量来看,4月销量均有所增长。其中,4月长安汽车销售新车近16万辆,同比增长32%;吉利4月销量为10.55万辆,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2%;长城汽车国内销量达7.9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46%。

“4月份出现了报复性消费,五六月份市场仍然持续有一定的反弹,但是反弹的力度很难判定。”许海东对记者表示。

对于今年车市走势,中汽协方面认为,乐观估计,下半年销量将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车市整体下降15%。悲观估计,海外疫情对国外市场的影响会传递到国内,预计今年将呈现25%的负增长。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