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中國經典電視熒幕形象“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近日成爲中國網友的關注焦點:郭富城與六小齡童搭檔的節目未通過央視春晚劇組審查;六小齡童參加的是央視戲曲春晚;郭富城借六小齡童炒作即將上映的新電影……
大家被六小齡童的消息刷屏,不過衆人的懷舊情結也因此而起:“一聽到西遊記的前奏就淚奔了”,“六小齡童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美猴王”,“猴年春晚,只要孫悟空用一句‘俺老孫來也’亮個相,也就圓滿了”……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首播,收視率達到99.8%,六小齡童所扮演的“孫悟空”也深深烙在了那一代人的心裏。
“一代猴王”成就經典熒幕形象
人們說,別人演的“孫悟空”,都是人演猴子,而六小齡童表現的“孫悟空”,卻像是猴子在扮人。
有一次,《西遊記》劇組在一座“猴山”取景,一只猴以爲帶妝的六小齡童是自己同類,就向他敬了個禮。“孫悟空”見狀也回了個禮,這極其生動的一幕正好被一旁的攝影師抓拍下來。
六小齡童和猴子相互行禮,這張照片也早已成為經典。
一身之戲在臉,一臉之戲在眼。“孫悟空”的靈性更體現在了他雙眼的一開一合,一眨一瞪之間。
只是這樣的“火眼金睛”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來自紮實刻苦的努力:“一早起來就盯著日出看,白天就看打乒乓球,人站在場中間,頭不動,眼珠子跟著球走,晚上再點一炷香,使勁盯著煙頭那一點亮光,終于練出這犀利的眼神。”
六小齡童在出演《西遊記》后,也活躍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舞台上,無數次重現“孫悟空”這個景點熒幕形象。圖為六小齡童與另兩位京劇藝術家同台演出。
時至今日,六小齡童所扮演的“孫悟空”仍無人能出其右。他不屑時的揮手、吃驚時的咬牙、急躁時的抓耳撓腮,早已自成一體。
“猴戲”的家族傳承
做演員數十載,六小齡童也飾演過不少其他角色,包括周恩來、魯迅、胡適等。但連他自己都說,這些角色全部加在一起,也抵不過一個孫悟空。他不止一次在採訪中說:“我的一生都交給了《西遊記》。”
六小齡童在電視劇《新燕子李三》中出演燕子門的掌門人李顯,是一代宗師。爲了诠釋好這樣一個人物,六小齡童全心研究角色,文戲武戲都是親自上陣。
對于六小齡童來說,《西遊記》代表了一個家族百年來對“猴戲”的追求和傳承。
“我章家人,四代都是美猴王。”前不久,六小齡童在一部微電影中講述了自己家族與猴戲的故事。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章氏家族演美猴王的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
曾祖父章廷椿,最早在紹興老家的農田裏演美猴王,人稱“活猴章”;祖父章益生,將紹興戲的一些班社帶到上海演出,曾名極一時,被稱爲“賽活猴”;父親章宗義,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六齡童,開創了獨樹一幟的“南派猴戲”,被譽爲“南派猴王”。
“美猴王”這個角色在六小齡童家族已傳承了四代,圖為六小齡童(左)與父親六齡童(右)同台演出。
六小齡童,也實實在在堅守著父輩們傳承下來的“猴戲”藝術。
在1982年至1998年《西遊記》拍攝期間,唐僧換了3個演員,豬八戒和沙僧各換了2個演員,只有孫悟空始終由六小齡童飾演。
他說:“一生做好一件事,而把一件事做好的前提,則在于堅持,硬向西去一步死,絕不東歸半步升。”
觀眾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30年來,電視電影熒幕上“孫悟空”形象層出不窮、各有特色,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張衛健的TVB版《西遊記》、甄子丹的《大鬧天宮》、黃渤的《西遊降魔篇》……
網友也將各個形象的“孫悟空”進行客觀對比。有人質疑,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生得醜陋……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而六小齡童所表現的“孫悟空”帥氣英武,與原著出入甚遠。
只是誰都不能否認,時至今日,每每提到“齊天大聖孫悟空”,人們的第一反應仍是六小齡童,他的身上寄托著幾代人對“孫悟空”的熱愛。
六小齡童說,人們之所以喜愛他演的猴,是因爲猴在電視劇中被人格化,“呈現渲染了其不畏艱險、明辨是非、聰明機智、疾惡如仇的形象。”
或許對于太多人而言,六小齡童滿足了他們心中的英雄夢想,他就是人們所希望看到的那個懲惡揚善的“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