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洶湧民意能否攔住安倍“急行軍”

中新網

text

2015年6月20日,日本東京,數千民眾聚集在議會大樓外舉行示威集會,抗議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全政策。示威者形成人鏈,將議會大樓包圍。

【亞太日報訊】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試圖修改戰後和平憲法,遭遇重重阻礙;今年,他繼續“急行軍”,欲推動賦予海外派兵極大自由度的新安保法案在國會過關,招致各界強烈反對。民眾包圍首相官邸和國會高呼抗議,數百學者聯署簽名,在野黨及多位前首相也發聲,要求安倍政府撤銷“戰爭立法”。面對洶湧民意,這位“進擊的首相”卻並無停歇之意。

據中新網報道,5月14日的內閣會議引發了軒然大波——在那場會議上,安倍內閣通過新安保法案,逐步擴大自衛隊支援他國軍隊活動的內容和範圍。日媒指出,日本因《憲法》第9條而一貫頗為克制的安保政策迎來拐點,對針對他國的武力攻擊也可能予以反擊,這一法案,被冠以“戰爭立法”之名。

  

當天,首相官邸門外,民眾自發聚集高喊“不需要可以發動戰爭的法律”、“守護憲法第9條”等口號,安倍卻似開啟靜音模式,一意將法案送進國會審議。為讓法案盡快成為法律,他將原本6月24日結束的國會大舉延期至9月27日,幅度創下日本現行憲法實施以來的最長紀錄。

  

這一“最長加時戰”背後,折射出安倍多方面的意圖,一是望法案迅速過關,但按照本屆國會閉會時間來不及,必須拖延;二是質疑之聲猛漲不消,安倍政權不得不放低姿態、顯示“民主”,繼續就法案作解釋;三是為算計本已存分歧的在野黨,讓其進一步分裂,消解抵抗力量的一致性,通過執政黨的眾院議席優勢助法案過關。

  

日本問題專家周永生向中新網記者指出,在執政黨占據眾院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背景下,法案最終通過已是定局。該安保法將進一步架空日本和平憲法,給“修憲”找理由,讓日本變成有軍隊、有自己的防衛力量的“正常”國家——這正是安倍執政的核心理念。然而,他的“急行軍”遭遇了日本社會超乎預期的抵抗。

  

不必說在野黨的強烈質疑、要求問責;社會公眾的批評聲更是震耳欲聾:30000民眾包圍國會議事堂抗議;58.7%的民眾明確反對該法案;在沖繩,民眾噓聲一片,不想再遭戰禍的他們深感憂慮。6700名學者發聲贊同廢棄法案;98%受訪的日本憲法學者認為,安保法案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違反憲法第9條以“放棄交戰權”為核心的精神。隨著法案審議不斷推進,安倍內閣支持率也一路狂跌至39%,成為歷史最低點。

  

民意之洶湧,在歷史問題上也展露無遺。就在近日,備受關注的“安倍談話”因安倍意圖將其降格為不經內閣會議決定的、首相的“個人見解”,引發輿論嘩然。安倍計劃於戰後70周年的今年發表該談話,然而對於歷史問題,他向來閃爍其詞;為談話降級,也可能意在避免使用“侵略”和“道歉”措辭。

  

雖在多個外交場合賣力推銷“積極和平主義”,也大談日本對和平的國際“貢獻”,但在國際社會眼中,安倍悍然參拜靖國神社、欲推翻承認侵略史的“村山談話”、“河野談話”的過往,還歷歷在目。

  

對於慰安婦問題,安倍政府一面堅稱“已在法律範疇內解決”,另一面對鄰國的抗議則置若罔聞,意圖模糊事實、為日本戰時罪行“洗白”。但事實證明,安倍此舉反而更給日本“招黑”,並使之深陷於“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輿論譴責聲中。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前政要、數百學者紛紛讓安倍明確繼承歷代內閣史觀、切實解決慰安婦等歷史遺留問題;以眾院外交委員長羅伊斯為代表的美國政治家也要求安倍向慰安婦受害者道歉,否則美方會“采取相應措施”。

  

對此,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表示,若安倍當真發表了不負責任的談話,無疑會對正處於敏感狀態的東亞局勢產生更為負面的影響。不說日本自身,這對二戰後各國一直維持的國際秩序也會造成一定沖擊,即便其“鐵杆盟友”美國也難置身事外。

  

安倍十分重視美國態度,這從他此前精心籌劃訪美行程可窺一斑。然而,雖成為在美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演講的日本首相“第一人”,但演講中未提“道歉”,安倍遭到了500名西方學者的警告。在與周邊國家外交幾陷停滯的情況下,下半年,相信安倍將繼續觀察美國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