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觀東瀛| 日本文化中的櫻花情結

亞太日報

text

圖、文 | 亞太日報駐東京記者藍建中

每年3月底至4月初,東京都會籠罩在燦若雲霞的櫻花下,這時,東京萬人空巷,大家紛紛湧到各處賞櫻地去體驗這轉瞬即逝的美麗。日本人喜愛櫻花,除了櫻花具有的令人震撼的獨特美,還由於櫻花契合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早已深深融入日本文化之中。

全民的賞櫻活動

沖繩縣櫻花開放最早,但是並沒有觀櫻的習慣。北海道的東部和北部,觀櫻習慣也不興盛,而在欣賞秋季紅葉的時候舉辦宴會。除此之外,賞櫻可以說是日本全民的活動。日本人對櫻花的酷愛是外國人難以想像的,在新華社東京分社附近的小公園,只有一棵小小的櫻花樹,但是剛剛綻放了幾個花蕾的時候,就有好幾個青年人在樹下歡飲起來。在上野公園,櫻花剛露出頭,就有不少遊客在樹下鋪上席子,推杯換盞了。

櫻花的原產地被認為是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在北半球的溫帶廣泛分佈,數百萬年前在日本已經生息了。櫻花可以說是日本最常見的花,也是最為日本人喜歡的花。預計櫻花的開花時間,然後在地圖上用等值線連接起來,被稱為“櫻花前線。熱愛櫻花的人會追逐櫻花前線去賞櫻。截至2009年由氣象廳負責預報櫻花前線,2010年後由民間氣象公司預報。“三分開、“五分開、“七分開、“盛開、“開始飄落等,會隨時報告。這種對於樹木的開花情形逐一進行報導,在世界上也是獨此一家。

櫻花樹經常被用作行道樹、在公園、庭院、河堤大量種植。所以經常成為一大片的櫻花盛開的景觀,願望確實“如同彩霞如白雲。在春天,日本各地的人們會聚集在櫻花下,舉行宴會。

櫻花作為春天的象徵和花的代名詞,在和歌、俳句等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現代作品中,很多音樂和文化作品也都使用櫻花。在音樂中,江戶時代的箏曲、三味線音樂很多以櫻花為題材。“櫻花啊、櫻花啊、暮春三月天空裡這首名為《櫻花》的歌曲,在中國也廣為人知,往往被介紹為日本古謠,其實是江戶幕府末期作為箏的入門曲製作的。

賞櫻在日本稱為“花見,所以賞櫻飲酒被稱為“花見酒。在室町時代,地方的武士階層也開始舉辦“花見宴了。在江戶時代,賞櫻習俗廣泛傳播到民間。清末的詩人、外交家和政治家黃遵憲駐日時,為日本舉國賞櫻的狂熱感到震驚,並在《櫻花歌》中生動地描述道:“十日之游舉國狂,歲歲歡虞朝複暮。

花見酒

在風中,櫻花花瓣一齊飄落,被稱為“花吹雪,也被作為花見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受到熱愛。晚間賞櫻被稱為夜櫻,也是櫻花才有的獨特習慣。上野公園和靖國神社等還會設置燈籠,這稱得上是“但恐夜深花睡去,故燒紅燭照紅妝。在燈光下,櫻花看起來更為潔白,比如東京都千鳥淵的櫻花,在燈光下,隨風晃動,如同飄蕩的飛雪。

夜櫻

由於櫻花在日語中的發音“SAKURA,所以櫻花樹也被認為是穀物之神居住的地方,櫻花由此被認為與種稻的祭神活動有關。在曆法還不完善的時代,櫻花的開花也被作為開始農業生產的指標。為此,對農民來說,櫻花自古以來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各地都稱為“插秧櫻或“播種櫻的櫻花樹。

如今,櫻花已經成象徵春天的花,櫻花在初春一齊開花的特徵宣告春天到來。在日本全境,所有品種的櫻花飄落後,就是晚春世界,初夏即將到來。除了成為俳句中表示季節的詞,預報櫻花開花、開花速報等也成了通告春天資訊的信號。而且,由於櫻花開花時節正好是學校舉辦入學式的時間,所以很多學校內都種植櫻花。

由梅到櫻的變遷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就已經有關於櫻花的記載。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集《萬葉集》中,也有吟詠櫻花的詩歌。在奈良時代的和歌中,如果單純說“花,是指梅花。“花見被認為起源於是奈良時代貴族的活動。但是在奈良時代,主要是觀賞剛從中國傳來的梅花,但是到了平安時代就變為賞櫻了。這種變化在《萬葉集》中得到體現,在《萬葉集》中,關於梅花的詩歌有118首,而櫻花的詩歌只有44首。在平安時代的古今和歌集中,數量發生了逆轉。這是由於,隨著日本廢止派遣遣唐使,以及唐朝的滅亡,唐風文化衰落,進入平安時代,隨著國風文化的發展,櫻花的人氣逐漸高漲。

在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的時候,大內正殿紫宸殿前,從寶座方向看,右側種植一顆橘樹,稱為的“右近橘,左側種植一顆梅樹,稱為“左近梅。但是在喜歡櫻花的仁明天皇在位期間,當梅樹枯死後,改種了櫻花樹,稱為“左近櫻了,這是一個標誌著時代變化的象徵性事件,標誌著日本人審美觀的變遷。如今,京都禦所仿照古制,重新種植了左近櫻和右近橘。

“花鳥風月在平安時代以後,單純說花,就是指櫻花了。此後和歌中,吟詠櫻花的非常多。在和歌詩人中,特別是平安時代的西行法師以喜愛櫻花著稱,“但願春日花下死一首最為有名。如今,在傳承至今的地方民謠中,也有“死也要死在櫻花樹下,死後屍身落滿櫻花的歌詞,可見日本人對櫻花的酷愛。

《源氏物語》中的《花宴》

平安時代的嵯峨天皇非常喜歡櫻花,根據《日本後紀》記載,嵯峨天皇在812年在神泉苑舉辦了花宴,這是有記錄的最早的“花見。831年,賞櫻轉移到了宮中,成為天皇主辦的例行活動。這種情形在《源氏物語》中的《花宴》一章中得到了描寫。

在江戶時代以前,就已經有“花中櫻樹,人中武士的說法了,提起“花就專指櫻花的印象已經在日本紮下根來,各地湧現了大批賞櫻名勝。園藝品種的開發取得重大進展,能夠欣賞各種櫻花。在江戶末期前,已經有超過300個櫻花品種,如今則超過了600個。在江戶時代末期,還培育了“染井吉野櫻,如今是日本最普遍和最受日本人喜歡的單瓣櫻花品種。在明治時代以後,有更多的地點種植了櫻花。這時,對所有的階層來說,“花都是指櫻花了。

日本人為何喜歡櫻花

櫻花的花常常在葉子萌發前開放,“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開花了,自古以來就被認為象徵了頑強的生命力。櫻花之所以成為日本人精神的象徵,是由於櫻花突然一下子開花後,又突然消逝的短暫與義無反顧的果敢,與日本人的精神特質產生共鳴,所以受到日本人的喜歡。櫻花綻放時用盡所有力量,也讓人感覺到生命力的頑強,而從綻放到飄散的推移,又讓人感受到了人生、美好事物的短暫和不可複得等。綻放後義無反顧果斷飄散的姿態被認為是櫻花最美的地方。

鐮倉時代創作的描寫平氏一族興衰的《平家物語》在開場白就說: “祇園精舍的鐘聲,傳出諸行無常的迴響;娑羅雙樹的花色,蘊含盛者必衰的道理。 娑羅雙樹難以見到,櫻花則最好地詮釋了這種盛極必衰的現象。自古以來,櫻花就被認為體現了“諸行無常,櫻花突然綻放,倏然消逝的姿態,被認為投影了人類的短暫人生。

江戶時代的國學家本居宣長就吟誦道: “人問敷島(日本別稱)大和心,朝日爛漫山櫻花,將櫻花作為以“物哀為基調的的日本人精神的具體例子。 而且,櫻花倏然飄落的果敢,被視為人的模範,江戶時代以後,經常被用於比喻武士道。不過,由於櫻花很快就會飄散,讓人想到家業不會長久,所以以櫻花作為家徽的武士家族反而很少。

櫻花的顏色以"粉色"及"白色"居多,但也有綠色或黃色花朵的珍稀品種

江戶時代的《葉隱》一書中,有“武士道乃死之道的表述。在明治時代,新渡戶稻造所著的《武士道》一書中,在文章開頭就指出:“所謂武士道,猶如作為日本象徵的櫻花。

武士最怕的是“犬死,而盛開的櫻花瞬間飄落,無疑迎合了武士“生的輝煌,死的壯烈的追求。重視武士道精神的原日本軍隊,將櫻花作為自我犧牲的象徵,比如特功飛機也以“櫻花命名。“散花成為戰死和殉職的暗喻。很多軍歌,比如《步兵的本領》、《啊,紅色的血在燃燒》、《同期之櫻》等軍歌,都反映了這些內容,在戰爭時期被大量傳唱。如今,在靖國神社的賞櫻時節,不少眷戀著往昔大日本帝國輝煌、鼓吹為天皇獻身的老少男女還熱衷於齊唱《同期之櫻》。在youtube上,《同期之櫻》仍受到很多日本青年追捧。

自古以來,種植櫻花的神社和寺院也不少。不過以記者在東京所見,大規模種植櫻花的寺院似乎多一些,如本門寺、淨真寺、祐天寺等,櫻花與佛教的諸行無常的思想最為契合。很多墓地也種植櫻花,東京的青山墓地就是賞櫻的名所,這倒是符合日本人希望死在櫻花樹下的願望。

靖國神社是東京神社中為數不多的大量種植櫻花的一家,從作為東京招魂社建立之日起,靖國神社就大量種植櫻花,院內還有很多二戰老兵獻給神社的櫻花樹。在靖國神社內大量種植櫻花,似乎不無鼓勵日本人像飄散的櫻花一樣勇敢地為天皇獻身的用意。截至2009年,由氣象廳負責預報櫻花前線時,氣象廳規定東京的櫻花標本樹就是靖國神社內的特定的染井吉野櫻。

日本四季分明,日本人的季節感特別強,對四季變化非常敏感。櫻花在春天一齊綻放,最長只有兩周時間就飄落,每年都給人們強烈印象,是形成日本人對春天的季節感的重要風景。櫻花雖然美麗,但是開花時間卻很短,經常被比擬為人生的無常。為此,櫻花也經常有讓人變得狂野的一面,在賞櫻的時候,很多人會在酒席上大吵大鬧,狂歡作樂,與平時彬彬有理的日本人大相徑庭。

櫻花的每個花瓣都看似平淡無奇,但是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壯觀的花海,這也被認為很符合日本的集團文化。日本人在集團中個性都不突出,但是卻有強大的凝聚力,並產生巨大的力量。現在,櫻花也經常被作為日本人精神的象徵,雖然沒有法律規定,但是也被日本人視為與皇室的象徵菊花並列的國花之一。

近年來,不再局限於惋惜櫻花的飄散,開始有人將紛紛飄落的櫻花作為竭盡全力綻放出的勳章。現代的歌曲和文學作品經常將櫻花作為這些象徵。中小學校、商業高中等、員警、自衛隊的紋章中大量使用。與其他國家多用星不同,員警和自衛隊的級別標誌採用的是櫻花。這是由於員警和自衛官都宣誓要為了保衛國民的生命和財產而獻出生命。自衛隊的旗幟中,則不分陸海空,有很多旗幟與旭日並列,都使用了櫻花。

如今,日本為了增進與外國的友好,還向國外贈送櫻花,並且向海外派遣樹木醫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