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恐襲調查:情報系統全面失敗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惠曉霜)歷經近6個月調查,法國一個委員會6日說,由於情報系統完全“不給力”,因而法國去年遭遇多起嚴重恐怖襲擊。

監控形同虛設

去年1月7日,巴黎發生《查理週刊》雜誌社遇襲案;兩天後,巴黎一家猶太人超市發生劫持人質事件;11月13日晚上,巴黎多個地點發生恐怖襲擊。共計超過140人在上述襲擊中死亡。

法國議會今年2月組建一個委員會,調查這些襲擊事件,聽證時間達到200小時,上百人接受詢問。

調查委員會6日說,這些案件中的許多襲擊者先前都在法國情報機構監控名單上,但監控不力、各情報部門通氣不暢,致使他們有機會作案。

調查委員會主席喬治·弗內什說:“我們的情報機構都不合格。他們所有人:巴塔克蘭劇院襲擊者、《查理週刊》襲擊者、猶太人超市襲擊者……以及其他人都處於我們情報機構的監控之下。”

“如果不是由於這些(監控)不力,巴塔克蘭劇院襲擊本可以避免。”

《查理週刊》襲擊案兇手賽義德·庫阿希和謝裏夫·庫阿希兄弟本在情報機構監控名單上。弗內什說,但是由於各情報部門之間協調不力,賽義德從巴黎移居蘭斯市後脫離了監控。當情報部門再次聽到他的消息時,就是兄弟兩人在《查理週刊》大開殺戒。

猶太人超市襲擊案槍手梅阿迪·庫利巴利也是情報部門已知的極端人員。他在獄中結識了謝裏夫·庫阿希。然而他出獄後,情報部門並沒有對他實行監控。司法部長讓—雅克·於爾沃阿在聽證會上說,這體現了監獄部門的情報系統有問題。

議員塞巴斯蒂安·彼得拉桑塔說,被司法當局認為威脅等級不高的恐怖嫌疑人出獄後只需向警方定期報導,這是司法系統監控體系的薄弱環節。11月13日巴黎巴塔克蘭劇院襲擊案參與者薩米·阿米穆爾就是一個例子。儘管他被禁止離開法國,但是仍然在2013年得以前往敘利亞。一名反恐法官在聽證會上說,恐怖嫌疑人在法國受到的監控與街頭毒販出獄後所受監控程度沒有區別。

特種部隊互相“踩腳”

《查理週刊》恐襲事件後,法國強化安保,部署大約1萬名軍人執行“哨兵行動”。巴塔克蘭劇院遇襲後,現場的軍方士兵沒有收到行動命令,而打算發起攻擊的員警向士兵借用突擊步槍卻遭到拒絕,因為後者按照規定必須槍不離身。

彼得拉桑塔認為法國安全部隊在11月13日系列恐襲中應對“迅速、有效”,但是他質疑是否應保留3支特種部隊。法國現有國家憲兵隊行動小組以及搜尋、支援、干預、威懾特種部隊和搜尋和干預特警隊。

彼得拉桑塔說,每支特種部隊都有自己的行動方式,“沒有比3支干預部隊互相踩腳更糟糕的事情了”。

調查委員會對“哨兵行動”以及恐襲後實行的緊急狀態對確保安全是否有效提出質疑。

提議設立反恐總部

針對發現的問題,議會調查委員會提出40項改進建議,包括仿效美國在“9·11”襲擊後建立全國反恐中心,在法國組建統一的反恐部門,由總理主管。

法國當前有6個情報部門,分屬內政部、國防部和經濟部。

弗內什說,調查委員會成員造訪了美國全國反恐情報中心,確信法國也需要組建這類部門。“美國的全國反恐中心有1200名特工,而法國總統手下的(反恐)協調員手裏只有8名特工,”他說。

調查委員會指出,歐洲國家情報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這一委員會建議,歐洲聯盟刑警組織應組建一個特別部門,對各成員國中的極端人員實行不間斷監控。(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