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鑫 荣小言】
白俄罗斯总统选举于2020年8月9日举行,此后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引发各方关注。
此次选举中,老总统卢卡申科的对手除了传统反对派之外,还出现了白俄罗斯前驻美大使采普卡罗、白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前行长巴巴里科、知名博主季哈诺夫斯基等一批拥有自己支持者的“新秀”。然而,早在竞选开始前,就有逾千人被拘留,卢卡申科的主要竞争对手巴巴里科和季哈诺夫斯基被关进监狱,采普卡罗离开白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14日,白俄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布总统选举最终结果,卢卡申科获得了80.1%的选票,第六次当选总统;而反对派总统候选人季哈诺夫斯卡娅仅获得10.12%的选票。
卢卡申科如愿以偿。但问题在于,民众对于这一选举结果并不买账。因为该结果与此前的民调大相径庭。民调显示,季哈诺夫斯卡娅曾在多个海外投票站以压倒优势大胜卢卡申科。
民众的抗议示威从选举当天便已开始。抗议者认为,选举被操纵了。结果公布后,季哈诺夫斯卡娅拒绝承认,并宣称自己是大选的获胜者,其竞选团队表示准备进行长期抗议。
随着事情的发酵,抗议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白俄罗斯民众加入示威行列。8月16日,白俄罗斯爆发了自苏联解体后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据媒体报道,保守认为参与者已超10万。对卢卡申科而言,压力在增加,天平在倾斜,其态度也从最初的强硬转向妥协,他17日表示,在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进行大选。
白俄罗斯正在上演的戏码吸引了世界的关注。这或是因为白俄罗斯有一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旧身份,又或是人们想看看这是不是“颜色革命”在今天的新版本。更重要的是,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俄罗斯与西方对它的争夺和拉扯,白俄罗斯向西还是向俄,会影响该地区的权力格局和走势。从这个方面来说,发生在这个东欧小国的事情又具有一定的地区和全球意义。
8月17日,卢卡申科在MZKT工厂发表演讲。图自RT
为什么要抗议?
对选举结果的不认可,当然是引发白俄罗斯民众抗议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民众对卢卡申科长期执政、经济改革难见成效的不满。
英国前驻白俄罗斯大使、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奈杰尔·古尔德-戴维斯(Nigel Gould-Davies)直接将白俄罗斯局势与1989年发生在东欧国家的情形相提并论。他认为,多年来,卢卡申科向他的人民提供了一种苏维埃式的制度,这种制度重视拖拉机生产和粮食收成,而不是创新和政治自由。如果说过去这种方式因为向民众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收入而被接受,那么随着白俄罗斯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与世界交流的加深,这种方式的合法性正在丧失。奈杰尔·古尔德-戴维斯甚至悲观地指出,从卢卡申科对示威活动的应对来看,他没有弄懂示威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没有能力来接受这一现实挑战。
而且,尽管重视“拖拉机生产和粮食收成”,但近年来白俄罗斯经济发展并不顺利。自独立以来,白俄罗斯仍保留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大多数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其工资水平一直停滞在邻国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四分之一,尤其近年来国内经济“正经历着最糟糕的时期”。自2015年开始,白俄罗斯经济出现大幅下滑,2015、2016年甚至为负增长。以2019年为例,由于通过德鲁日巴输油管道进口的石油受到污染,作本国主要摇钱树的石化行业的供应受到严重冲击,当年的GDP仅增长1.2%;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白俄罗斯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0.8亿美元,远低于2014年788.1亿美元的水平。
今年由于疫情冲击,据白俄罗斯通讯社报道,1-7月份GDP同比下降1.6%。俄罗斯信用评级机构专家丹尼斯·阿诺霍夫(Denis Anokhov)称,2020年白俄罗斯GDP将同比下降5%,加之经济冲击和俄罗斯补贴的减少,白俄罗斯国家预算可能出现赤字。尽管卢卡申科过去较好地控制了政府债务状况,但由于经济放缓和货币疲软,预计今年债务可能会上升。
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甚至下滑,令民怨一点点积聚,而且民众看不到改革的希望。芬兰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东部邻国和俄罗斯项目主任阿尔卡迪·摩西斯(Arkady Moshes)认为,白俄罗斯民众不满的原因还在于,教育程度高且日益开放的社会与固守陈规、拒绝变革的领导层之间的对立在不断扩大。而且,这种对立在疫情期间被进一步放大,疫情危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疫情期间,卢卡申科拒绝实行隔离,甚至发表“伏特加能抵抗病毒”之类言论,引发广泛争议,这令其执政能力受到很大质疑:一个在公民生命健康问题上都不用心用力的执政者,遑论其他?民众对卢卡申科的长期不满经过疫情的催化,达到了爆发临界点,一些卢卡申科的传统支持者甚至也开始倒戈。
向西还是向俄?
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俄罗斯与西方对它的争夺和拉扯。在乌克兰掉头转向欧洲之后,白俄罗斯成为莫斯科抵御北约、维护西部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俄罗斯绝不允许一个反俄的白俄罗斯出现,而西方则希望塑造一个符合西方价值观的白俄罗斯。在夹缝中的白俄罗斯虽不是受人摆布之辈,但外部因素的确可左右其国内局势的发展。想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维持平衡,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生死存亡关头必须选边站队。
7月29日,白俄罗斯在大选前逮捕了33名俄罗斯籍武装人员,并称这些武装人员企图在总统选举前进行破坏活动。俄方对此表示“不理解”,称被拘留人员系过境白俄罗斯前往他国。事实上,白俄罗斯此举旨在向西方示好,赢得西方对卢卡申科连任的支持,但无疑伤害了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尽管事情后来按莫斯科的意愿得到了解决,但正如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所说,莫斯科对卢卡申科的信任消失了,克里姆林宫已受够了卢卡申科。当然,尽管如此,莫斯科还是不能允许白俄罗斯重蹈乌克兰的覆辙,成为另一个反俄、亲北约的边境堡垒。
所以,在反对派压力声势越来越浩大时,普京还是出来为卢卡申科站了一下台。普京8月16日表示,俄准备在必要时向白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华盛顿战争研究所(ISW)发布报告显示,俄白两国正在多个地点进行军事演习,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演习是预先安排的还是临时增加的。克里姆林宫可能会利用这次演习来设定条件,以便俄军进入白俄罗斯。
看似煞有介事,但俄罗斯真的会出兵吗?实际上最终还是要看卢卡申科自己能不能控制住局面。假如卢卡申科确实大势已去,莫斯科也不会为了保住一个卢卡申科,而得罪大部分白俄罗斯民众,这会使他们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反俄情绪。“匈牙利事件”(1956年)和“布拉格之春”(1968年)的前车之鉴,莫斯科不会不有所顾虑。但鉴于军事安全上的考虑,确保白俄罗斯不亲西反俄是莫斯科的底线。在该问题上,反对派到底持何种立场尚不明朗。
对莫斯科而言,最好的结局是,避免军事上的正面介入。在卢卡申科全面败北之前,通过政治手段促使卢卡申科与反对派进行对话,防止局面失控。目前来看,仍然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卢卡申科尚未完全众叛亲离。根据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的分析,由卢卡申科亲自挑选并不断轮换的官员组成的统治集团尚未出现明显裂痕,警察和安全部门仍对卢卡申科保持忠诚。
相较之下,西方国家普遍支持白俄罗斯的反政府示威活动,美国、英国及欧洲议会主要政党领导人等均不承认其总统选举结果,要求重新举行投票。英国《金融时报》更是刊文直言,白俄罗斯摆脱了独裁统治的枷锁,这是自1991年独立以来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应该明确表示支持白俄罗斯的政治过渡,即摆脱卢卡申科,允许自由选举的政府上台”。
但西方能把白俄罗斯完全拉入自己的阵营吗?尽管民众对卢卡申科的抗议声浪越来越高,卢卡申科面临的压力在逐渐增加,但德国《青年世界报》(junge Welt)分析认为,由于白俄罗斯国家机构不会分裂,且国内没有政治化的地区差异,因此白俄罗斯局势与乌克兰危机有着根本不同。概言之,简单地将乌克兰的剧本照搬到白俄罗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外,作为邻国的乌克兰也对白俄罗斯的局势予以特别关注。2019年11月乌克兰社会学家将卢卡申科的受欢迎程度提高到66%,与泽连斯基相当。而现在卢卡申科仍是乌克兰最受欢迎的外国政治家之一,在此次选举中,乌克兰人更倾向于支持卢卡申科。因为在防范被俄罗斯控制方面,乌白两国具有共同利益。关于乌东部危机,卢卡申科明里暗里为基辅方面出了不少力,明斯克目前仍是各方就该问题进行谈判的重要平台,乌克兰对此颇为感念。
但问题是,如今闹成这个样子,如果卢卡申科掌权,在西方压力下,乌克兰将不得不与白俄落实保持距离,甚至可能会加入制裁行列。乌克兰现在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对乌而言,最担心的结果是,俄罗斯出兵白俄罗斯,并将其收归治下,届时乌克兰将面临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巨大压力。不过,无论局势如何发展,乌克兰都无力对局势施加影响,只能被动接受。
手持“Уходи”(下台)标语的白俄罗斯民众游行示威 图自美联社
不确定中的确定
得益于莫斯科的支持和强力部门的忠诚,卢卡申科目前手上仍有牌可打,且其已在重新选举方面做出让步,这创造了与反对派进行对话与和解的可能性。此次危机是对卢卡申科执政能力和政治艺术的巨大考验。卢卡申科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对自己从白俄独立以来就担任总统的经历颇为自得。经此一事,他或许应该认真倾听民众的诉求,在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发面有所突破。从根本上来说,白俄落实此次危机是没有解决好国家发展转型问题、以及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好国家现代化问题所导致的。
无论上台的是卢卡申科还是反对派,都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能获得民众的长久支持。事实上,就目前来看,反对派也并没有做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准备。上街抗议的民众喊得最齐整的一句口号是“Уходи”(下台),但被问及卢卡申科下台后的白俄罗斯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该如何发展?抗议民众多语塞难答。
可见,这场抗议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成熟的主张体系,更像是民众在抒发集体愤怒。总之,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令白俄罗斯当前的局势存在诸多变数,但在局势的高度不确定性中,有一点可以确定,即这场危机表明,前苏联地区的权力格局变化仍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可能性,对一些国家而言是危,对一些国家而言则是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