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首屆)中國國際產能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2015年11月15日,“2015(首屆)中國國際產能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華社瞭望智庫、藍迪國際智庫、德恒律師事務所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推進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企業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承辦。

在上午的開幕式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胡振民,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主席團主席、駐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燕國,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副司長王保東,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麗、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副秘書長馮紅程分別致辭。

對于如何定義“產能合作”這個新課題,與會學者、專家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趙白鴿主席綜合她最近走訪東南亞、歐洲等國家交流的情況,提出:產能即產業能力,如印尼等國家,在基礎建設方面的產能較少,不能滿足發展需要,此時,與中國等產能較強的國家展開合作,就是“產能合作”的題中之義。

“一帶一路”上有65個國家,44億人口、近22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產能合作即通過綜合性的產業輸出,促進各國之間產能升級,促進資源的合理分布,促進經濟的全球化。

此次論壇圍繞產能國際合作展開,設置“國際產能合作路徑和模式探討”主論壇,以及“國際產能合作理論研究內參與創新成果匯演”、“產能合作與‘一帶一路’第三方服務機構實踐案例”、“‘一帶一路’:國家政策與企業實踐”三個分論壇。

在下午的“國際產能合作理論研究內參與創新成果匯演”分論壇上,政府、協會組織、大學和相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針對上述國際產能合作相關的問題提出真知灼見,從學術創新、理論創新角度就以下題目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藍慶新主持論壇。

國際產能合作需要取得實質性進展,而“一帶一路”的建設為解決該問題帶來了契機,如何將“一帶一路”與中國國際產能合作有效結合,對我國政治影響力、經濟建設及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口岸協會會長、原海關總署黨委委員葉劍,《管理世界》雜志總編李志軍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教授等作了主題發言,研討認為,中國產能國際合作是雙向合作,是中國提升自身全球價值鏈地位和打造中國為中心全球價值鏈的必然選擇,口岸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將推動中國優勢產能的國際發展。盡管面臨著TPP的挑戰以及中國海外投資的諸多風險因素,但是產能國際合作的大趨勢是無法改變的,企業主導、政府引導和金融推動是促進中國企業國際產能的重要策略。

在“產能合作與‘一帶一路’第三方服務機構實踐案例”分論壇中,德恒律師事務所牽頭,組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意大利CBA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針對國際產業轉移中心建設和沿線國家合作等進行了充分的案例交流,德恒律師事務所創始人王麗介紹了由德恒倡議,聯合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中國企業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等共同發起的的“一帶一路”服務機制(B&RServiceConnections,“BNRSC”),作為國際服務的整合平臺,集中優勢資源,為中國和沿線國家的企業在“一帶一路”經濟區域提供專業的系統服務。

如何從企業的角度,利用“一帶一路”國家政策,積極推進海外業務發展,碧桂園集團在“‘一帶一路’:國家政策與企業實踐”分論壇中介紹了他們目前在海外布局及馬來西亞森林城項目。中非商會等商協會也紛紛就會員企業在各國的投資經營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解讀,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在“一帶一路”的促進下,健康、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