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緯:政策優勢和創新優勢以及高水準對外開放是十三五GDP“保6.5%”的信心保障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十三五”規劃建議稿給中國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建議稿所做的說明中指出,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這是中國高層首次對“中高速”增長劃定目標,是未來五年規劃的尺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市場環境來看,對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實現“6.5%”的增長目標有信心。

作為中國第一輪改革開放的親歷者,陳經緯深知“改革”與“開放”的能量,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中國還有很多政策優勢可釋放。其二,中國還有巨大空間可創新。其三,中國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潛力巨大。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份額13.3%,一年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從這個起點出發,本輪改革開放將釋放巨大紅利。”陳經緯如是說。

簡政放權:為企業搶佔商機

簡政放權是新一屆政府開門的第一件大事,貫穿李克強施政過程,據媒體統計,2014年、2015年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都研究了簡政放權。2014年共開了40次常務會議,有21次部署了“簡政放權”。

兩年來成果也初現端倪。自2013年新一屆政府實施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來,國務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達800多項,已提前完成了本屆政府承諾的削減三分之一審批事項的任務目標。陳經緯表示,簡政放權是這一屆政府工作的最大亮點。市場經濟講“商機”,商機不能受時間限制。簡化流程、下放權力讓企業從決策到執行可以節約時間,搶佔商機。今年以來,“先照後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改革舉措的推進,激發了企業和市場的活力。

互聯網+:關鍵在融合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互聯網+”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十三五”規劃建議也對此作出具體要求:實施“互聯網+”行動計畫,超前佈局下一代互聯網,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8月,中國企業數量已超過2260萬家,但互聯網科技企業不到1%。這意味著99%的中國企業面臨著“互聯網+”的轉型挑戰。陳經緯指出,傳統製造業在新的業態環境下通過技術創新、“+互聯網”、提高產品附加值,轉型與發展空間仍十分廣闊。

陳經緯表示,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顛覆了整個世界。企業在轉型升級、產品提升方面要善於利用互聯網,做好線上線下的融合。“無論‘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關鍵在於‘+’。”

雙創:經濟增長新動能

李克強總理指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就是我們在致力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十三五”規劃建議稿明確提出,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據工商總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首次創業者人數近300萬,平均每天新增企業1.06萬戶。陳經緯分析稱,從政策角度來說,現在是創業的最佳時期;從市場角度來看,困難還比較大。

建議稿中,“創新”一詞頻繁出現。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技術……創新成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創新驅動型的產業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超過2%。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增長10.4%,增速比工業高4.2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11.6%。

兩岸合作:香港的紐帶作用

作為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止一次肯定香港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雖然內地經濟快速發展,很多城市‘引進來、走出去’的功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香港的優勢還是難以取代,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

陳經緯指出,香港有著成熟的營商網路、科技人才和瞭解國際化規則,在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65%是通過香港完成的。“十三五”規劃建議稿也提到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未來五年,香港將在“一帶一路”、建設“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創新驅動”方面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