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專家看中國“新常態”下的經濟走向

亚太日报

text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亞太日報訊】歷屆兩會,經濟議題都是重頭戲,今年也不例外。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國經濟能否頂住壓力,開啟“雙引擎,實現“雙中高?兩會召開之際,多位海外專家學者展望“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今年的中國兩會尤為重要,因為今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國決策者需要總結‘十二五’規劃成功經驗,並思考‘十三五’規劃的目標。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說。

  

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的近年低點,2015年初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也未顯露增速加快的跡象。對此,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說,“中國經濟處於從高速向中高速增長‘換擋’的過渡期,這是一個正常的必經過程,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資源使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知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法國分公司經濟學家讓·保羅·貝特貝茲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只是相對於過去超高速增長而言,實際上中國經濟增速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中國勇於犧牲經濟增速,積極推進結構調整,“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戰略選擇。

  

英國華威商學院教授卡邁勒·邁拉赫非常贊同中國打造新引擎、改造傳統引擎,啟動“雙引擎來提振經濟增長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雙引擎戰略需緊密配合、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替代、彼此爭奪資源。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別爾格爾認為,中國實施“雙引擎戰略的目的是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如果說中國之前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那麼現在中國更希望通過擴大內需和提高創新能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

  

當下,以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已成為理解中國經濟的一把鑰匙,也將是今年兩會上的高頻熱詞。

  

澳大利亞前外長、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所所長鮑勃·卡爾認為,幾十年來世界已經習慣了中國經濟的兩位數增速,今後必須適應它的新步伐。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在預期之中,也是新的常態,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陳抗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要啃硬骨頭的,中央和地方財政的關系要調整,政府的角色要轉變,這樣的轉變並不是所有人都歡迎的,會使之前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害,這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難處。

  

越是艱難越是要迎難而進。“中國經濟規模很大,經濟轉型需要時間。美國金瑞基金常務董事布倫丹·埃亨說。“但是,中國政府有很強的領導力,相信能夠將經濟轉型的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