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伊戰調查報告:枉顧民殤 盲目從美

新華社

text

2016年7月6日,英國倫敦市民遊行示威,抗議前首相托尼•布萊爾

【亞太日報訊】(記者 徐超)英國有關介入伊拉克戰爭的調查報告6日正式公佈,認定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及其領導的工党政府盲目追隨美國出兵伊拉克,沒有經過審慎考慮,以片面的情報判斷刻意引導戰爭輿論,無視戰爭可能帶來大量平民傷亡的風險。

被這一報告“蓋棺定論”的布萊爾辯稱,他當時做出追隨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決定出於“善意”,完全從英國國家利益出發。

“無論如何”追隨美國

2009年,時任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委託設立伊拉克戰爭獨立調查委員會,任命約翰•奇爾科特為委員會主席,著手就英軍為何參戰、如何參戰,以及戰後重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展開調查。歷時7年後,獨立調查委員會公佈這份長達260萬字、三倍於《聖經》篇幅的報告。

讓不少英國反戰人士失望的是,奇爾科特在報告中沒有明確認定英國出兵伊拉克屬於“非法”,僅認為布萊爾政府當時做出介入伊拉克戰爭決定的程式“遠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報告說:“英國在解除(伊拉克)武裝的和平選項還沒有全部排除前就選擇入侵伊拉克,軍事行動在當時並非最後的選項。”

報告還披露了布萊爾與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的書信記錄,證實外界先前猜測,即布萊爾早在2002年就已經著手把英國推向出兵之路。其中一封信中,布萊爾對布什說:“無論發生什麼,我都在你身邊。”

布萊爾的一名助手告訴獨立調查委員會,他和另一名助手曾建議布萊爾把“無論如何”的措詞刪除,但布萊爾沒有聽從建議。

路透社報道,一些批評人士先前指責當時的英國政府對華盛頓言聽計從。對此,布萊爾事後還向獨立調查委員會予以否認,稱自己“不會、也沒有(向美國政府)開過‘空白支票’”。

枉顧後果 民不聊生

2003年,布萊爾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將給英國帶來威脅為由,勸說議會同意英國參與對伊戰爭,然而英美事後並沒有在伊拉克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調查報告披露,政府首席律師曾建議布萊爾確認伊拉克已經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布萊爾當時作出肯定回答,但至今還不清楚他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

報告認為,情報部門應對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錯誤情報承擔責任,但布萊爾政府錯在“過於誇大(情報)證據的可信度”,而且在將情報展現給公眾時也有所傾向,“刻意引用”布萊爾自己相信的內容,而不是聯合情報委員會呈交情報評估時的總體判斷。

奇爾科特說,美英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時,伊拉克並沒有對英國構成緊迫威脅,而發動戰爭給伊拉克乃至中東地區帶來的亂局完全可以預料到。

如今回頭看,在獨立調查委員會成立之時的2009年,伊拉克根本沒有實現英國政府2003年描述的戰略景象,教派衝突嚴重,國家團結與穩定時刻受到威脅。與此同時,至2009年撤軍時,179名英國官兵喪生,伊拉克方面至少15萬人喪生,其中多數為平民,流離失所的百姓數量超過100萬。

布萊爾遭裡外“炙烤”

獨立調查委員會的這份報告被外界視作針對布萊爾有關伊拉克決策的“重判”,也為不少反戰人士提供“炮火”。

英國媒體報道,蘇格蘭民族黨重量級人物亞曆克斯•薩蒙德可能會在調查報告發佈後,依據一項古老法律帶領部分議員發起彈劾布萊爾的動議,讓他永遠無法再擔任公職。薩蒙德說:“這個國家被帶入一場非法的戰爭中,後果令人震驚,你不能連一點帳都不算。”

一些在伊拉克喪生的英軍士兵家屬表示,他們將仔細研究報告,以決定是否能以此為依據對有關責任者發起訴訟。

“托尼•布萊爾和那些支持(伊拉克)戰爭的人應該被送上法庭受審,”70歲的反戰人士約翰•勞埃德說,“如果我們視自己為文明國家,那麼人們就應該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承擔後果。”

另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布萊爾所屬的工党現任領袖、一直持反戰立場的傑瑞米•科爾賓曾表示希望看到把布萊爾“釘上十字架”,如今樂於看到布萊爾被“蓋棺定論”。

針對報告,布萊爾事後發表聲明,聲稱對報告中認定的決策失誤承擔全部責任,但辯稱當時這一決定出於“善意”,完全從英國國家利益出發。(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