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 莫迪想要“养活”全世界,结果被这事拖后腿了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 牧之

今年3月和4月,印度遭遇了其历史上122年以来最炎热的两个月。单看首都新德里,月平均气温达到了33摄氏度,而日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42至44摄氏度的史上最高纪录,夜间气温也超过了30摄氏度,名副其实的火焰山。

热浪冲击下的印度传统产粮区,北方邦,旁遮普邦和中央邦最高气温也都超过了42摄氏度,降水量的锐减和人们户外工作时间的缩短都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产量。根据印度智库研究机构的判断,若是播种期较早的产区,或许由于机械化农业的介入,影响还会小一些,但是播种期较晚的产区,高温对小麦“灌浆期”造成的影响会严重影响当年的收成产量。

微信图片_20220430161706.png

除了作物本身,印度农民们受制于高温天气,也不可能像往常一样长期在户外活动。频繁的轮班作业也严重影响着农民们对自家田地的管理,这对于农作物的收成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种情况让印度总理莫迪的雄心严重受挫。早前,由于俄乌爆发军事冲突,原本这两个国家都是小麦出口大国,两国合计占了全球小麦出口量的三分之一。现在这部分份额受战火影响可能出现断崖下跌,而印度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其大米和小麦的出口量都是在全球名列前茅的,甚至于大米出口量包揽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份额。印度总理莫迪就在美国表示,印度可以提高产能增加粮食出口量,以弥补俄乌冲突可能导致的粮食危机。

力挽狂澜,成为全球粮食危机的救星,印度总理莫迪本期望通过这个契机一举让印度稳坐全球大国之位。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热浪让印度的计划大受挫折,其实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判断,这或许不会对印度的粮食出口量造成多大影响,因为印度有着巨量的粮食库存,如果印度政府打开粮仓的话,这部分库存加上今年的产能也足以弥补俄乌两国的出口份额。但是印度能否给出如此巨量的战略储备么?

微信图片_20220430161713.png

据悉印度已经签署了超过三百万吨小麦的出口合同,若要达到这一数字,单靠现在的产能来说或许已经不够了,打开库存完成出口已经是必然选择。但是这只是小麦这一单一品类,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一定要有一个粮食库存的红线的,若库存低于红线,想必印度的这个“大国梦”也是要为国家安全让位的。

不得不说,印度实现大国梦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俄美两国的好友,印度可以居中调停,作为粮食大国,印度又可以保供全球。这一番操作之后,又有哪个国家可以忽视印度的声音呢?但是这次的极端高温天气,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个严峻考验,能否稳住现在的国际影响力,莫迪政府还要做的工作仍有很多。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