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泰國前副總理、泰中友協會長功·塔帕朗西:推動民間往來有助於擴大中國和東盟合作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許鉞乃 張寧 榮忠霞】泰國前副總理、泰中友協會長功·塔帕朗西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說,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人文交流已成為中國和東盟關係的一大亮點,也已成為雙方友好合作關係重要組成部分。

塔帕朗西說,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政府治理、發展水準以及宗教、民族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這從未成為雙方加強民間往來、發展互利互惠經貿關係的問題或障礙。

過去3年來,中國和東盟人文交流更加密切。雙方連續舉辦了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海洋合作年和教育交流年。雙方正在醞釀將2017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目前,中國和東盟雙向人員往來已從2003年的387萬人次增至去年的2300萬人次,互派留學生達18萬人。每週有上千架次航班穿梭於中國和東盟上百個城市之間,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境外遊客來源地。

塔帕朗西深信,利用好暢通的民間通道,加強人文交流,可以持續推動和深化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特別是在文化、教育、體育、旅遊等領域的合作。

塔帕朗西說,多年來,中國和東盟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種親密友鄰的關係,展示了雙方在致力於改善20億人口的民生以及發展經濟方面的共同目標。25年來,中國和東盟在“10+1”框架內開展的經貿與投資合作成果顯著,始終位居東盟與其他對話國合作機制的前列。

去年年底,東盟共同體的建立,消除了雙方在貿易投資方面的許多壁壘。與此同時,中國和東盟就升級自貿區達成協定,且協議已於今年7月1日實施。塔帕朗西說:“我們堅信,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會使得更多的東盟商品更加便利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與東盟10國間民間貿易也會持續互利發展。”

塔帕朗西還說,當前,歐洲與美國經濟處於放緩階段,但中國和東盟經濟卻保持穩定發展勢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和東盟國家經濟都處於發展中階段,尤其對糧食經濟和旅遊經濟的依賴還很大,因此,有著進一步互利合作與發展的空間。

在採訪中,塔帕朗西談到中國和東盟個別國家存在的領土爭端。他說:“這些都是能夠通過鄰里間對話就解決的問題,不需要本地區外的任何勢力介入。”

他認為,中國與東盟應該抓住當前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大貿易與資本合作,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為此應先擱置爭議和分歧,致力於向改善本地區國家民生的大方向共同邁進。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