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舉辦盂蘭文化節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王欣】一連三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的的香港盂蘭文化節於14日結束了。今次文化節特別呈現“搶孤競賽”和親子盆供堆疊賽等特色節目,向市民和遊客宣揚中國傳統孝道、慈愛的文化。

節日的最後一日,大會以寓意慈善濟貧的搶米競賽“搶孤”作為尾聲,令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盂蘭勝會傳統變得緊張刺激,也讓一家大小從歡樂遊戲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深刻含義。

今次盂蘭文化節由香港潮屬社團總會舉辦。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盂蘭保育工作委員會主席馬介璋向記者介紹,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的潮籍人士約120多萬,他們積極傳承潮汕的人文風俗。他說,每年一度歷時一個月的中元節(盂蘭節),旅港潮人均舉辦盂蘭勝會,於農歷七月初一起舉行,直至七月底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大會14日舉行的“搶孤”比賽上,共有24隊共140名健兒參與。競賽健兒戴上竹織帽,腰間系上“水布”,模仿昔日潮汕農民的服裝參賽,十分有型。最年輕的參賽隊伍為初中生,親身力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部份隊伍更派出拉拉隊吶喊助威,氣氛熱烈。

搶孤競賽”帶出“慈愛濟貧”的信息。亞太日報記者王欣攝

台上一聲令下,健兒馬上舉起手中長七遲半、用竹制成的“孤承”,嘗試接下由五遲高的“孤棚”扔出、每包重60克的迷妳米包。勇過三關後,西貢區盂蘭盛會小隊接獲最多米包,成為“搶孤”冠軍,獲得五千港元獎金。

盂蘭文化節總統籌胡炎松介紹,“搶孤競賽”帶出“慈愛濟貧”的信息。他說,盂蘭勝會在潮汕地區被稱為施孤節,清末民初,潮汕地區百姓生活貧困,盂蘭節會結合宗教和濟貧的模式,派發祭品給貧窮的百姓,以解民眾燃眉之急,最後演變成“搶孤”,通常於盂蘭勝會最後一天舉行。

盂蘭文化節總統籌胡炎松向記者展示盂蘭文化節所用的道具。亞太日報記者王欣攝

文化節還舉辦了親子盆供堆疊賽,邀請一家大小一起向特制的金色木雕饌盒裏堆棧小米袋或其他日常用品,“堆棧的越多,預示著父母得到的福氣就越多。”胡炎松說,希望通過遊戲的方式,向年輕人宣揚要孝敬父母、報親恩。

胡炎松說,盂蘭節一直以來向世人宣揚的都是“孝與親”、“慈與眾”的概念,告訴人們要“飲水思源”、向弱勢群體傳播慈愛,強調謙讓、妥協的精神。

馬介璋說,盂蘭節蘊含著傳統中國文化中的“推己及人”的人文關懷。盂蘭勝會的活動形式糅合了佛家和道家文化,其宗旨亦一致,便是宣揚道教、倡導從善如流的美好道德風尚。

馬介璋介紹,香港最早的盂蘭活動可以追溯至19世紀50年代。今天在這個香港國際都會,無論在行人街道,高樓大廈間的窄巷,又或是公共屋邨附近的足球場,仍可以見到以不同規模與形式舉行的盂蘭慶祝活動。

香港舉辦盂蘭文化節宣揚中國傳統孝道文化。亞太日報記者王欣攝

今次主辦方特地通過圖片漫畫和文字相結合等方式介紹盂蘭文化歷史,並設有小吃攤位,讓人們品嘗傳統的潮州懷舊美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