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移動支付領先全球 互聯網金融待升級

明報

text

【亞太日報訊】2月20日《明報》發表社論指,近年來,隨着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中國的移動支付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規模都執全球牛耳,據最新報道,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已是美國的50多倍,而預計到2019年,中國的支付總額將較2015年增長7.4倍,更進一步拋離美國同期的2.6倍增幅;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支付已經遍及内地城鄉大街小巷。国际輿論都關注,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巨頭,會否成為“現金終結者”。

据估算,去年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长了39%,达到1120亿美元。而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增长了逾3倍,达到38万亿人民币(约5.5万亿美元)。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去年底用户达2亿,而美国则只有3750万。

移動支付規模超美50倍 信用體系落伍因禍得福

中国的电子支付系统的大跃进,是最近三五年的事。去年的一项民调显示,愈年轻的用户愈热中于使用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支付工具已充斥生活各方各面,既可网上购物,亦可缴税、交电费,甚至可用于过年派利市、禀禀制聚餐,几乎无所不能。

電子支付在中國的興盛固然得益於電子商務的大發展,但也有因禍得福的特殊原因。由於内地銀行網絡不夠完善,信用體系缺失,故個人支票和信用卡業務一直未能有很大的發展,這一缺陷反而令電子支付能夠在一張白紙的基礎上沒有包袱地異軍突起,使中國由現鈔時代,跳過支票時代和信用卡時代,直接進入電子支付時代。

中國的移動支付效應,已超出國界。自去年2月起,騰訊開始向海外商戶推廣微信支付,支付寶亦開始為内地遊客提供海外服務。螞蟻金服去年6月與德國支付交易服務商Concardis建立了伙伴關係,蘋果和三星等国际電子業巨頭也紛紛加入了這一市場的角逐。移動支付帶動了從網上到網下(O2O,即Online to Offline)的消費熱潮。上月起,星巴克宣布,旗下咖啡店接受微信支付。更多實體服務商加入移動支付熱潮,又帶動了速遞、召車服務等相關產業鏈行業的興起。

值得注意的是,移動支付市場的興起,相應地促進了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如點對點貸款、網上基金)的爆炸式增長。在内地,現在逾半的互惠基金是在網上销售的,而5年前,這一比例只有5%。

不過,中國的移動支付與互聯網經濟也有隱憂和不足。隱憂就是個人私隱的安全問題,在大數據盛行的今天,如何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不被泄露,是一大難題,内地的各類電話詐騙案件猖獗,反映出個人資料的泄漏十分嚴重;而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的缺失,亦令如E租寶、裸條借貸之類的網上詐騙案屢屢發生,令互聯網金融成了高風險領域。而中國在零售業移動支付的市場優勢,並未帶來網絡金融體系的領先,令移動支付僅停留在便利、快捷的程度,未能在国际金融領域創造出可引領風潮的新金融形態,對中國打造新的国际財金秩序方面貢獻不多,殊為可惜。

互聯網金融存風險隱憂 香港有能力助國家開拓

不過,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畢竟代表了科技發展的新方向,也是世界潮流所向,上述隱憂和不足,都不是不可克服的。反觀本港,八達通1997年投入使用時,一度領全球風氣之先,惟20年過去,移動支付並未有太大發展。直到去年8月,金管局才正式發布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給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TNG(Asia)、HKT Payment和八達通卡等5家機構,但限制仍多。

香港作為與内地交往最為密切的国际城市,本來佔有天時地利,有愈來愈多内地支付公司來港,希望藉由這塊“踏腳石”走出去,而国际上的支付公司亦希望透過進軍香港,參與人民幣市場。但一直以來,相比内地的蓬勃發展,香港電子支付發展卻顯緩慢,一方面因法例未能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因財金當局取態保守。

當局再三強調在引入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前,一定要確保有妥善的監管、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對消費者有充足保障。但因本港傳統金融如商業銀行、保險業務強勁,對新事物如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較為抗拒。其實,以香港傲人的法治基礎、豐富的金融實務經驗,完全可以與内地的網商科技巨頭結合,既可推動香港的移動支付發展,亦可協助内地克服移動支付的漏洞與風險,更進一步,可以攜手開拓国际市場,甚至可以為國家在国际金融領域引領潮流作出貢獻。(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