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人民幣於去年8月11日突然大幅貶值,除了對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投資者造成損失,也對不少企業構成盈利衝擊。新滙改至今,至少有31家香港上市公司業績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其中29家更因此發盈警。除了有公司因為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錄得滙兌虧損外,亦有不少收入為人民幣的公司因借了以美元或其他非人民幣計值的外債,又或者因為購買遠期外滙合約等人民幣衍生產品對沖,在人民幣貶值浪潮中蒙受損失。
離岸價半年插7%
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CNY)自大幅貶值以來,至今累計貶值約6%,離岸價(CNH)則累計貶值約7%。
據香港《信報》報統計香港上市公司自去年8月11日以後公布的盈利預告公告,在逾300家發盈警的公司中,共有29家公司盈利大幅減少或出現虧損的原因包括人民幣貶值。例如震雄集團去年10月發盈警,稱因8月人民幣突然貶值,錄得重大滙兌虧損約4300萬港元,人民幣貶值同時拖累營業額下降24%,導致截至去年9月底的半年業績“見紅”。
國企鞍鋼去年10月所發的盈警指出,去年首三季盈利明顯下跌,原因除了鋼材價下挫,亦包括確認滙兌損失9800萬元人民幣;其後第三季業績報告披露,該公司美元借款產生滙兌損失,令財務費用按年增加1.17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吉利汽車於今年1月初發盈喜,因汽車銷量增加,帶動公司去年盈利按年大增50%至60%;然而,吉利同時表示,該公司有3億美元優先票據因人民幣貶值錄得未實現滙兌虧損。東勝中國沒有發盈警,但於上月底發公告確認滙兌虧損,指因公司持有的人民幣現金貶值,確認未變現滙兌虧損1630萬港元及已變現滙兌虧損70萬港元;連同吉利及東勝,去年8月11月以來,受人民幣貶值拖累業績的公司至少有31家。
4原因直接削利潤
根據公司公告,人民幣貶值對上市公司的直接負面影響,大致可以分為4大類原因。首先,業務涉及進出口、由海外採購原材料的公司,會因為滙率波動導致損失,例如上月發盈警的丘鈦科技,銷售及採購主要以美元結算,人民幣貶值為該公司帶來損失。
其次,內地公司收入為人民幣,但借了美元或其他外幣的貸款,或發行了美元債券或票據,因人民幣貶值導致外債負擔大增。多家香港上市的水泥股,包括亞洲水泥、華潤水泥、西部水泥都有外債,並因人民幣貶值產生滙兌虧損。內地航空公司外債負擔也重,但因油價低企令其業績受惠,抵消了部分損失。
第三是上市公司因遠期外滙合約損手,合約在過往用作對沖人民幣升值,但當滙率突然逆轉,反而對公司造成損失。
最後是上市公司持有的人民幣資產,例如人民幣存款因貶值而縮水,以港元結算時出現滙兌損失。
訪港客減零售衰退
另外,人民幣貶值也對公司盈利帶來間接影響,例如莎莎早前公布截至9月底的中期業績時便提到,人民幣貶值影響內地旅客訪港,對香港零售市道構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