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為啥愛往韓國郵筒里扔垃圾?

首爾XINHUA

text

【編者按】日前,韓國《朝鮮日報》呼喊“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裡扔垃圾。這則報導引發了中韓網友和媒體的討論和爭議。

中國遊客到底為啥要往韓國郵筒裡扔垃圾?是中國遊客“任性所為,還是另有原因?首爾XINHUA日前選登了一篇新華社記者的隨筆,帶您一探究竟。

1月6日,郵局工作人員在清理明洞街頭郵筒裡的垃圾。網絡截圖

繼找不到公廁之後,中國遊客出國旅遊又遇到找不到垃圾桶的尷尬。韓國《朝鮮日報》日前呼喊“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裡扔垃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報導出來後,也有韓國線民為中國遊客打抱不平。

韓國媒體在報導中採訪了用中文勸阻中國遊客的韓國市民,也採訪了留學韓國的中國學生。報導說,首爾明洞和東大門的郵筒因為中國遊客扔的垃圾骯髒不堪。樂天百貨店前的郵筒每週能清出10升垃圾,東大門平和市場入口處的郵筒每週能清出2至3升垃圾。打開郵筒,煙頭、橘子皮、竹簽以及中國人喜歡吃的南瓜子皮嘩啦啦地撒了出來。金學成調侃說:“只要打開這裡的郵筒,就能知道明洞有做什麼生意的攤販。

這次“垃圾桶尷尬其實不能簡單怪罪中國遊客不文明。韓國郵筒被“誤會原因可能是,一來韓國街頭沒有垃圾桶,二來由於語言不通,以及韓國郵筒“長的很像中國式垃圾桶,所以遊客才錯把郵筒當垃圾桶。

據了解,韓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取消了街頭垃圾桶,但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知情。韓國人逛街時有垃圾了,要麼交給購物地點的商販,要麼自己想法子帶走處理。而中國人不明情況,難免把只有韓文和英文標示的郵筒錯當垃圾桶。

1月14日,明洞街頭的郵筒貼上了標有中英日三種語言的提示。姚琪琳攝。

其實,街頭沒有垃圾桶的不光是韓國。新華社駐東京記者藍建中說,日本的街頭、公園等公共場合都沒有垃圾桶,而且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市民出行也都自覺地把消費垃圾分好類,或者帶回家,或者送到有垃圾站的商店和餐廳等地方。   

在日本,有垃圾桶的地方從來都是三個或四個桶排一排,紙張、塑膠、果品,可回收、不可回收,都是“對號入座。扔錯了也不好。

在新加坡,曾經也是難覓垃圾桶。中國網民“黃牧遙2007年去新加坡旅遊時就深有感觸。她在博客中寫道,自己在地鐵站想給孩子削蘋果卻找不到垃圾桶,後來才知道新加坡沒人邊走路邊吃邊喝,社會常識是:除了餐飲區,其他地方不會產生垃圾,所以只有在餐飲店,或是休閒驛站、機場等地方才有垃圾桶。

首爾市中心光化門街頭垃圾桶很少,市民不得不把垃圾放在桶外。姚琪琳攝。

據新華社駐新加坡記者陳濟朋介紹,現在,新加坡路邊、紅綠燈旁、公車站和機場一般都有垃圾桶,還比較方便。但地鐵站裡、車廂和公車上都沒有垃圾桶,而且嚴禁亂丟垃圾,違者罰款很重。例如地鐵站就有告示:不得在地鐵範圍內喝飲料及進食,違者罰款500新幣(約合392.6美元)。

這次《朝鮮日報》的報導也引發了韓國網友的議論,有對中國遊客的不滿,也有對韓國大城市的反省。網友“鄭方鎬說,大城市沒有垃圾桶本身就是問題,韓國人同樣感到不方便,甚至直接往街上扔垃圾。網友“金基範則認為,旅行社並沒有為中國遊客準備垃圾袋等解決方案的意識,有關部門應儘快尋找對策,這才是韓國成為觀光大國的正確道路。

面對韓國公民的反省,中國遊客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現在出國旅遊變容易了,但絕不是有錢就行,不瞭解所在國文化,“很傻很天真地出遊可能不光被側目還會被重罰。不亂扔垃圾,找對垃圾桶再投垃圾是個小習慣,卻也是文明的一大步。而這一點點文明,在國內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