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已经在对抗思维的幻想中迷失方向

亚太日报

text

近期,英国准备酝酿一系列政策,以应对所谓“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威胁”。

7月26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表示,英国政府将在近期出台的“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回顾”中关注俄罗斯和中国开发反卫星武器给英国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指出英国应加强应对此种威胁的能力。此外,该报还透露英国政府准备修订自1695年设立至今的《叛国法》《间谍法》,以应对“外国间谍威胁”,以及修改《官方机密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

英国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显示了英国在内外变局下想要寻求一个假想敌的意图,然而在其面临疫情、脱欧、国际环境变化的三重挑战下,将中俄树立为“威胁”反而不利于其解决好最急迫的问题。

长期以来,英国得意于全球重要力量、美欧桥梁、西方世界领袖等标签,并认为本国为维护这些光环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找能见度、抓曝光点,在重要的国际政治与安全问题上“发挥作用”,乃至充当维护西方价值观和制度的先锋。因此,“搞事情”“找威胁”自然成为英国外交的重要“特色”。无论是乌克兰危机后英国充当西方阵营里的反俄先锋,还是2018年俄前特工中毒事件后英国追随美国掀起一轮对俄外交战,乃至近年来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屡屡跳脚行干涉中国内政之举,均是其外交习惯性的“找对手思维”的体现。

与此同时,冷战后西方和英国虽赢来了所谓的“历史的终结”,然而全球化带来的却是非西方世界的群体性崛起和西方世界综合实力与制度优势的相对衰落。二战后的英国经历了大英帝国的消解,“苏伊士时刻”衰落,和2016年脱欧后在全球地位的难以适从。无论是面对经济体量已经远超过自己的中国,还是重新成为欧亚大陆重要地缘政治玩家的俄罗斯,英国都未能摆脱“大国必谋霸”的逻辑。

与此同时,英国的“防范中俄”倾向也明显受到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从防务的角度看,所谓的太空战、网络战威胁的炒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防部门要求获得更多支持、预算乃至能见度的诉求,进而夸大对英国受到安全威胁的描述,甚至鼓动进行南海巡航等“彰显影响力”的行动。在英国国内政治层面,保守党内部的强硬派声音愈发强势,并与美国等国反华势力臭气相连,试图构建所谓“反华国际联盟”,并且给约翰逊首相领导的政府不断施加压力。在国际层面,美国不遗余力地拼凑反华同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在对俄政策上亦不断要求盟国坚决与俄罗斯在经济上对立、安全上对抗。最近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窜访英国和丹麦两国更是为这种单边谋霸、打压异己及“盟国网络工具化”的倾向加上了最好的注脚。而英国国内的反华政治势力则极其热衷于推动本国充当美战略布局中的关键棋子。

然而,英国“寻找威胁”“制造对手”的思路,无疑如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终究是一场无果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英国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本国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新冠疫情在当前仍然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对英国经济和民众安全的挑战远高于虚无缥缈的“卫星战”和“外国间谍”。与此同时,英国经济亦深受“脱欧”进程的严峻考验。无论“脱欧”是否以有协议的方式达成,英国都需要保持开放、自由、创新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拥抱全世界的经济机遇。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安全妄想”中寻求投资和科技领域故步自封的英国,那个引领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洞察世界发展机遇的英国似乎已逐渐远去。未来,英国或许会在这种“安全迷思”和“被害妄想”中继续保守强硬的政治轨迹,能否拨云见雾,走上正确的发展方向前景难料。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