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名宿何振梁去世 見證新中國體育變遷

亞太日報

text

85載歲月悠,60餘年奧運緣。

2015年1月4日下午,原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資深體育工作者何振梁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5歲。

何振梁是中國傑出的體育外交家,參與了新中國體育對外交往的多次重大事件。他是北京兩次申辦奧運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親歷了我國從申奧失敗再到成功。有人稱他為“中國申奧之父,但他自己更喜歡的稱謂是“中國年齡最長的奧運志願者。

“陰差陽錯體育路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將畢生心血奉獻給體育事業的何振梁,最初對於組織安排他到國家體委工作,“很不情願。多年之後,何振梁用“陰差陽錯來形容自己走上體育之路的原因。

1929年12月,何振梁出生於江蘇無錫。抗戰期間,他隨家人到了上海,就讀於在法租界比較有名的中法學校。1950年,21歲的何振梁從上海震旦大學電機係畢業。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由於大量外事活動需要翻譯,共青團中央到上海選調外語幹部,何振梁被相中。就這樣,他從上海到了北京。

1952年7月的一天,何振梁臨時接到出國通知,要他作為翻譯參加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十五屆奧運會。在此之前,他還不知“奧林匹克為何物。當時新中國成立還不到三年,由於國際奧委會內部反華勢力阻撓,一部分委員拒絕邀請中國參加第十五屆奧運會,經過艱難鬥爭,直到奧運會開幕式當天下午,中國才收到參加奧運會的邀請。根據周恩來總理“在奧運會上升起五星紅旗就是勝利的指示,一個由團中央書記榮高棠擔任團長的40人體育代表團,連夜趕往芬蘭。由於時間倉促,大部分運動員都未趕上比賽,只有游泳運動員吳傳玉參加了100米仰泳預賽,可惜遭到淘汰。

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也是何振梁個人的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在運動場上參加新中國國旗的升旗儀式;第一次看美、蘇兩個陣營的籃球決賽;第一次在工作中交替使用他當時精通的法語、不熟練的俄語和英語給人做翻譯。當時的何振梁未曾料想,此次芬蘭之行竟成為後來他一生結緣體育事業的開始。

1955年,何振梁被當時主持體育工作的賀龍副總理親自“點將從二機部調入國家體委。這個消息讓何振梁十分沮喪:“當時我有一個很狹隘的觀念:只有在工農生產的第一線才是為國家實實在在作貢獻。儘管我不在生產第一線,但至少也是在工業部門。讓我到一個只有蹦啊跳啊的部門,我的確不太願意。那時我剛入黨不久,講服從組織命令,我不得不勉強地來到國家體委。就這樣,何振梁與體育結下不解之緣。

鞠躬盡瘁為申奧

2001年7月13日晚,莫斯科世界貿易中心,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佈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後,新聞中心的大屏幕上久久定格在一個動人的場面上:何振梁眼含熱淚,與排著隊上前祝賀的國際奧委會委員逐個握手、擁抱,當來自中華台北的委員吳經國含著淚水走過來與何振梁擁抱,並說“中國人最高興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時,何振梁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年逾七旬的何振梁想的是:“北京拿到了奧運會舉辦權,我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北京兩次申辦奧運會,何振梁身心付出巨大,為申奧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

何振梁自從1981年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以後,一直在為北京申辦奧運這個目標積聚力量,積累經驗。他經歷了多次表決確定夏季和冬季奧運會地點的全過程,利用一切機會收集各個申辦城市的文字資料,了解和觀察各個申辦城市拉票的做法,以及投票過程中各種勢力、派別錯綜複雜的關係。

何振梁心裏清楚,申奧成功的關鍵是爭取委員的支持,“這是個日積月累的工程,不是臨到申辦時才想到、才動手就能成功的事。為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何振梁曾在兩年多的時間內飛遍五大洲,遍訪擁有投票權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們,飛行總里程超過60萬公里,可以繞行地球十多圈。有一次,機場的工作人員都詫異地問:“你不是昨天才回國的嗎,怎麼今天又出國了?

然而,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兩票之差使北京第一次與奧運會失之交臂。許多人至今仍記得那個令人酸楚的場面:當薩馬蘭奇宣佈2000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是悉尼而不是北京時,何振梁雖然心痛無比,但他沒有流淚,第一個走上前與澳大利亞委員高斯帕握手祝賀。“面對的是全世界的鏡頭,我對自己說,你可不能表現出任何失落的樣子,敗要敗得光明磊落,不要喪失我們的志氣。

時隔5年,北京再次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承辦2008年奧運會。消息傳出,已經從國家體委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何振梁主動請纓,以70歲的高齡成為北京奧申委的顧問。

何振梁說:“申辦奧運是我能為國家做的最後一件事了,我一定會盡全力的。送交國際奧委會的重要文件、20多萬字的《申辦報告》,他是英、法文審定者之一,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為了讓外國朋友更多地了解北京和中國,他拖著年邁之軀奔波於世界各地。何振梁退休後一直身體不好,但申奧前夕忙得連看病的時間也擠不出來。自稱“北京奧申委最年長的志願者的他說:“我對自己說,小車不倒只管推。

2001年7月13日下午,作為北京申奧代表團最後一位陳述人,何振梁的發言感人肺腑:“不論你們今天作出什么樣的選擇,都將載入史冊,但是只有一種決定可以創造歷史;“如果你們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能夠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七年後的北京,將讓你們為今天的決定而自豪。投票結束後,很多委員過來告訴他:“振梁,你的話直接打動了我們的心。我們知道,你的話是發自內心的。

奧林匹克運動的守護者

2013年11月,德國人巴赫在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後首次訪問中國,儘管他在北京逗留時間不足48小時,但仍擠出時間到醫院專程探望何振梁。“他倆的友誼、交情、理想志同道合,讓每個人都真心佩服!長期擔任何振梁助手的王奇介紹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起,每逢12月29日,巴赫與何振梁都會互贈生日禮物,這成為兩人間一個溫馨的習慣。

不止是巴赫,何振梁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孜孜追求和正直的人品,為他在整個國際奧林匹克界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他曾三次以全票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執委直到副主席便是明證。不少委員對何振梁的評價是,人品端正、處事公道,沒有那麼多的官僚之氣,但同時是個有見地、不隨聲附和而有能力的人。

1999年初,美國鹽湖城申辦賄賂醜聞被曝光,引發了國際奧委會歷史上最嚴峻的信任危機。希臘委員尼古拉烏面對採訪他的記者說:“你們指責這個委員那個委員,為什么不報道像中國的何振梁那樣的委員呢?說這話,是有充分根據的,何振梁訪問希臘時,希臘要為他報銷飛機票,他說:“我是順路來的,機票已經由國際奧委會支付了。何振梁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聲譽,也維護了奧林匹克和中國的尊嚴和聲譽。

何振梁曾說,奧林匹克運動絕不是要培養“競賽機器,而是通過體育這一載體,通過尊重規則,培養真正有高度公民意識的社會成員。因此,當北京申奧成功後,北京體育大學邀請他擔任客座教授,何振梁欣然接受。我國女子羽毛球前世界冠軍李玲蔚就是他的博士生之一。何振梁謙虛地說,自己的學術和理論都還不到博導的水準,只是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解決學生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在他的指導幫助下,李玲蔚、鄧亞萍等運動員退役之後依然為中國體育事業發光發熱。

2009年6月,國際奧委會在總部前面的大草坪上搞了一個盛大晚會,餞別何振梁。羅格在紀念冊上的留言是“謹以此畫冊,向我十分尊重的同事和朋友振梁為國際奧委會和他的國家所完成的重要業績,表示敬意和感謝;薩馬蘭奇則稱何振梁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裏“始終不渝地以你的激情和經驗,為你的國家和奧林匹克運動服務。這無疑是對何振梁最中肯、最真誠的評價。

劉翔:難忘何老為我頒獎的一刻

得知何振梁去世的消息,劉翔感到非常悲傷。何振梁和他不但是忘年交,而且是2004年奧運會為劉翔頒獎的人。而劉翔還記得那次頒獎,自己沒有流淚,但何老卻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非常傷心,何老師為中國體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功勛。劉翔說。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何振梁多次表示還想為劉翔頒獎,但遺憾在預賽劉翔就退出了比賽。

“2004年,那次是我主動要求去比賽現場為他頒獎的。何振梁坦言,從那時起就期待著在鳥巢重溫雅典的一幕,而在電視機前觀看的劉翔的預賽,當說到劉翔撕下號碼,一瘸一拐地走出賽場時,何老捂著胸口,神情痛苦。“劉翔只有25歲,承受的壓力是常人不能想象的,他與我和孫海平(微博)教練的心情是一樣的。

楊瀾:何老曾因北京申奧失敗痛哭

“對我們來說,我們只是階段性參與奧林匹克的工作,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奧林匹克運動。曾兩次見證、參與了北京申奧的著名主持人楊瀾在接受騰訊體育采訪時如是說。

1993年,楊瀾因主持了國際奧委會來京考察的一次活動,語言能力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高度認可。活動結束後,時任中國奧委會主席的何振梁找到楊瀾說,希望她能隨北京申辦團前往蒙特卡洛,因為申辦成功後將在那里舉辦一個大型的派對,邀請她作為活動的主持人並希望她做好準備,把活動主持好。

“那天晚上可以說是讓很多國民有挫敗感的一晚吧,很多人都以為北京會贏,最終2票之差落敗于悉尼。我記得在回國的飛機上,何老非常憔悴。在後來接受我采訪的時候他認為這麼多人付出了這麼多努力,最後僅僅是2票之差失之交臂,他又自責又難過,那天晚上他把自己鎖在洗手間里痛哭了一場,所以在回國飛機上他非常憔悴。他堅持從頭等艙走到後面經濟艙來(代表團的專機),跟代表團每一個工作人員握手,跟大家道歉,這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何振梁簡介:

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蘇無錫,祖籍浙江上虞。

1938年,何振梁隨全家搬到了上海的法租界,轉讀教會學校。

1939年至1946年在上海中法學堂(解放後改名上海市光明中學)學習。

1950年畢業于上海震旦大學電機系。同年到團中央對外聯絡部工作。

1952年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參加在芬蘭舉行的第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1953年年底,何振梁與當時同在團中央工作的梁麗娟結婚。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起從事體育工作,到國家體委搞國際聯絡工作。

1964年 起歷任中國體操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乒乓球協會秘書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秘書處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秘書長、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體委司長、中國奧委會執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委等職。

1980年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他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參加在美國普拉希德湖舉行的第十三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981年10月2日,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八十四屆大會上當選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他還曾擔任各國體育總會國際大會主席團副主席、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團結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何振梁為發展國際體育交往,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做了大量工作。

1985年起任國家體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同年當選國際奧委會執委。

1988年獲亞洲舉重聯合會授予的卓越貢獻金質獎;

1989年當選中國奧委會主席,並當選國際奧委會副主席,曾任國際奧委會大眾體育委員全副主席。後任國際奧委會文化委員會主席,曾任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和百周年大會成果研究委員會委員。是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體育界)、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1992年被西班牙卡洛斯國王授予大十字勛章;

1993年被摩納哥國家元首雷尼埃大公授予聖查理十字勛章,同年榮獲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功勛章。

1993年北京申奧團陳述人之一,參加申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

1997年組織和主持的“世界體育文化論壇在瑞士舉行,被薩馬蘭奇稱為“讓文化委員會獲得了青春。

2001年北京申奧團陳述人之一,參加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申辦成功後,他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視野。

2008年5月20日,“何振梁奧林匹克陳列館在他的出生地無錫開館,這是國內首座將體育名人和奧林匹克文化精神相結合的主題館。

2008年7月,出版了《何振梁申奧日記》。

2008年8月6日擔任北京奧運會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

現任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主席,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顧問、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