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會時評:亞歐應爭取身份認同

APD NEWS

text

圖為位於老撾首都萬象的亞歐峰會元首官邸別墅外景。 新華社發。

第九屆亞歐首腦會議將于11月5日至6日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亞太日報記者為此專訪了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副教授沈旭暉,請他談談亞歐會議在過去十幾年取得的成就,在深化區域合作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挑戰。

問:您認為亞歐會議在哪些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

答:亞歐會議總體來說是一個鬆散的框架,包括很多不同背景和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亞歐會議突出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文化層面。亞歐峰會促進了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文交流,比如會議框架下設立的亞歐基金就很好地促進了文化交流以及核心成員國間的人員往來。另一方面是政治對話。亞歐會議作為一個多邊對話平臺,參與國可以在此討論一些對於雙邊關係比較敏感的議題。這也是亞歐會議相比雙邊合作框架的優勢。

不過我們也不能高估亞歐峰會的成就,畢竟它成立時間不長,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還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我想,在促進社會經濟文化交流方面,亞歐峰會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潛力。

問:當今亞洲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歐洲經濟卻並不景氣。您認為這是否標誌著全球權力正在從西方向東方轉移?

答: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權力這個詞。一方面,我們看到亞洲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很多新興經濟體也地處這裡。另一方面,歐洲仍然高度發達,其居民生活品質也更高。所以我認為亞洲和歐洲正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雙方是互補的。亞歐會議這個平臺的重要性正是在於促進兩大洲的優勢互補。毋庸置疑亞洲正在崛起,但我不認為歐洲將被長期邊緣化。兩者的合作是必然的。

問:您剛才提到,亞洲正在崛起,同時歐債危機也依然在持續。您認為亞歐會議的合作機制將如何幫助彼此實現可持續發展?

答:歐債危機爆發時,歐洲領導人曾向亞洲尋求援助。比如他們訪問過中國,希望中國政府購買他們的國債。其實這種合作機制在雙邊層面已經存在。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國家購買另一個國家的國債,漸漸地區域性的合作框架就被建立了。我們現在缺乏的正是這種兩大洲之間的制度框架。如果有這樣合作的機制存在,無論哪方遇到什麼危機,就可以向框架內的夥伴國尋求援助。我想這樣的合作會改變現今的世界形勢。

問:今年我們看到亞洲地區出現了一些地區衝突和爭議。您認為亞歐會議的機制如何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答:拿中日的領土爭端為例。傳統意義上,世界權力版圖分為美國版塊和非美國版塊。但歐洲似乎處於第三者,這也就帶來了一些額外的聲音,增加了兩大版塊的斡旋餘地。

因此,人們希望歐洲和東盟將來可以充當中美或者中日之間的這種調停角色,架起雙方合作的橋樑。

問:亞歐會議自1996年成立之初,成員國之間就存在一些差異與分歧。您認為成員國之間主要的差異在哪裡?亞歐會議的機制又如何減少這些差異?

答:亞歐會議剛成立時成員包括東盟7個成員國、中日韓3國、歐盟15個成員國以及歐盟委員會。後來成員國不斷擴大,像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很多國家都加入進來。因此現在我們看到,成員國一方面包括傳統的歐洲經濟強國,另一方面包括新興經濟體。它們之間似乎是在互相競爭,因此我很懷疑它們是否能夠達成共識。我認為,亞歐會議如果一直像這樣增加其成員國數量,那麼它只能成為一個象徵性的組織,不會達成任何實實在在的會議成果。

我認為一種解決辦法是在亞歐會議內部逐步成立一些小的機構進行具體合作。現在他們只有一個機構,就是剛才提到的那個資助文化交流活動的亞歐基金。其實還有很多潛力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促進科技合作,區域安全合作等等,這些都可以在亞歐會議的框架內實現。舉個例子吧,過去中國試著就人口販賣問題跟泰國,歐洲和西班牙展開具體合作,像這種小規模的合作機制也很受亞歐會議成員國的重視。如果這種合作機制今後可以演變成一種固定的機構行為的話,那將促進亞歐會議這個鬆散平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

問:今年即將舉行的第九屆亞歐首腦會議的主題是“和平摯友、繁榮夥伴。顯然,合作仍然是這次峰會的重點。您認為亞歐會議怎樣可以增進理解、深化合作?

答:中國曾提出通過“文明對話這一主題來增強成員國的理解與合作。“文明對話這個框架很有效,因為它允許多元化存在,很多敏感性議題都得以可以在此框架內討論。

我認為當下成員國亟需做的是找到一個共同的身份認同。因為“亞歐這一概念本身還不能作為一種身份認同的標誌。只有找到這種身份認同,才能在此基礎上討論分歧。我認為成員國現在還沒有實現這個目標。因此在今後的對話中,成員國應該提出一些相關的會議議程,增強成員國的身份認同感,以促進未來成員國間的交流,解決相關分歧。

問:從政治和經濟角度來看,您認為亞歐會議未來的挑戰是什麼?

答:現在我們看到世界上有很多區域合作體,像歐盟、東盟等等。在亞洲,我們也在討論是否要建立像歐盟那樣高度一體化、使用統一貨幣的合作體。不過除了歐盟,東亞也有這樣的緊密合作體,東南亞也有。這些區域合作體之間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在亞歐峰會的平臺上又將如何實現合作,將成為亞歐會議未來的挑戰之一。

還有一點就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很多其他國家也想加入。比如,如果美國或者俄羅斯想加入怎麼辦?它們的加入對亞歐會議而言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如果它們成為會員的話,那會不會又是一個APEC(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甚至APEC+。另外還有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似乎也在和一些現存的區域性合作體競爭。因此,如何解決成員國之間的分歧,以及如何與其他類似的區域性組織競爭,這些都是亞歐會議將要面臨的主要挑戰。

人物簡介:


沈旭輝,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國際關係研究計畫主任。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耶魯大學政治學碩士及學士畢業﹐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外交、中美關係、恐怖主義與全球化等﹐著有學術著作《Redefining Nationalism in Modern China: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Public Opinions in the 21st Century》、《中東反恐新解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