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 迷人的维多利亚港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 钟平】香港,这座国际化的大城市,在英国统治时期,因为其繁华而被誉为大英帝国女皇皇冠上的明珠。而维多利亚港则是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上最亮丽的一抹光彩。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香港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被割让予大英帝国统治。英国人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商船航行于世界各处,主导着海洋的繁荣与贸易。那些木质的帆船,从不远万里的伦敦出发,经过好望角的狂风骤浪,历经艰险到达中国。风险与回报并存,同样的,这些商船也为英国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

这个西方的岛国在维多利亚女皇的统治下,即将步入她最为强盛的时代。在非洲、美洲、南亚、东南亚、世界的各地都有着大英帝国的军队与商人。无数的矿山、种植园、机器、商船、舰队,在资本的串联下高效运转起来。19世纪末、鼎盛时期的英国,统治着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帝国的舰队航行于万里海疆之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在1840年,相比较之下的清国,行将老矣。这个已经建立了近两百年的帝国正在步入它的暮年,但是它仍然显得那么富有,那么庞大。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英国人不满足于他们所获得的,他们需要在东方获得更多的财富。于是英帝国的商船带着鸦片来了,英帝国的舰队带着大炮来了。议会已经授权在远东进行军事行动,庞大的战舰封锁了珠江口,他们要求清国开放它庞大的市场,好让鸦片与商货在中国畅快的流通。

经过两年的战争,老朽的帝国在英国舰队的大炮下屈服。英国人认为他们终于把一个中世纪的帝国带入了文明世界。于是香港岛被割让,将那座尚未兴起的港口以女皇“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

英国的舰队守卫着这座港口,它们的舷侧火炮瞄准每一艘从珠江口进出的商船,那些船上满载着英国需要的美丽丝绸,定制的精美瓷器,和那种神奇的树叶——茶!有那么多的商船和舰队需要停泊、维修、补给,维多利亚港必须进行近代化的大规模建设了。

于是英国人、美国人、其它欧洲国家的人和中国本土的人汇聚这里,挥洒着他们的汗水和智力,开始建设一个东方的传奇港口。在香港岛的一侧,瞩目的建筑和整齐的街道被修建起来,这一边的维多利亚港是如此的漂亮,和当时香港的其他地方的风貌大为不同,以至于曾经有西方国家出版的百科全书把维多利亚港的香港一岸陆地区域,错误地称为香港的首府。

这一片海域水深面阔,群山环绕;风浪不能侵袭,海水终年不冻;是东亚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各色货物、人流、资本在这里集聚,为香港带来繁荣和生机。

到1900年,香港聚集的人口已经超过十六万,其中六千是欧洲或者美国人。新的大船坞已经兴建,每日雇佣的工人数以千计,不断地为这个港口增添更多的船只。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维多利亚港变得更加繁忙,香港也变得更加兴盛。

新中国建国以后,因为冷战的形势及中西方的敌对关系,香港一度兴盛的国际贸易开始衰落,大陆的货物出口急剧减少。于是香港不得不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开始进行工业化的建设与发展。于是,大量的工厂被建立起来,机器的轰鸣响彻整个维多利亚港,香港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六十年代,海运的集装箱运输开始兴起,为了适应新的海上货运需求,香港政府决定新建葵涌货柜码头。从这以后,繁忙的海运商货装卸场景便逐渐远离维多利港的中心地区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足旅游与香港交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大陆与世界的一座桥梁,依托广阔的中国大陆,经济与贸易再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来自中国制造的商品从维多利亚港被运往世界各地,繁荣的国际贸易使维多利亚港成为东亚首屈一指的大港口。而这一时期的香港,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香港的电影、流行歌曲、时尚服饰、以及金融业、服务业的繁盛,让香港成为东方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今天的维多利亚港,沿着两岸漫长的海岸线行去,不仅能看到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也能看到近代风格的怀旧建筑。放眼望去,蓝天碧水之间,万吨巨轮缓缓驶入港口;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轮穿梭于南北两岸之间,渔船、邮轮、观光船、万吨巨轮和它们鸣放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等到了夜晚,则更加地灯火璀璨,缔造着属于“东方之珠”的壮丽夜景。无怪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维多利亚港列为“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

回顾百年历史,英国人给香港带来了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管理制度、经济腾飞和都市繁荣;改革开放及香港回归以来,这里的繁荣景象不减分毫。百多年来,维多利亚港驶过的船只数不胜数,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抛洒汗水,建设出一个美丽迷人的城市,这是一颗炫目的东方之珠,集结着梦想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