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中醫註冊是與非

APD NEWS

text

圖為一名中醫在診室裏為患者號脈。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對於澳大利亞中醫而言,這個7月非同尋常。因為,從本月起,中醫按照此前確立的中醫法在澳獲得正式註冊,成為官方承認的專門行業。此舉使澳大利亞成為第一個以國家立法方式承認中醫合法地位的西方國家。

然而,對於這項殊榮,澳大利亞中醫學會會長韋國慶卻高興不起來。

韋國慶說:“註冊標誌著中醫終於獲得了政府認可,澳洲中醫界有理由為此感到欣慰和驕傲;但另一方面,苛刻的註冊條件和混亂的審批過程卻使不少中醫同仁飽受歧視,使海外中醫前途蒙上陰影。

韋國慶所言的歧視是指澳國家中醫局數月前頒布的某些註冊標準。例如,根據相關註冊標準,英語為第二語言或未完成英語國家5年全日制大中專教育的中醫師申請人,雅思考試每科必須達到6分,方能給予註冊;若通不過語言關,申請人即便滿足其他標準,也將被打入另冊,成為“有條件註冊者,被迫接受種種嚴苛的行政管制,甚至喪失行醫自由。

據澳中醫學會對其上千名會員所做的統計,目前通過註冊者僅為13%;有條件註冊者為87%,其中限制註冊者為25%。根據規定,有條件註冊者為說英語的病人看病時,不管雙方能否直接交流,都必須聘請翻譯;而有條件註冊者中的限制註冊者,註冊有效期僅到當年年底,隨後由當局再決定其職業生涯。

韋國慶指出:“如果一個醫療行業,高達87%的人都必須聘用有資質的翻譯才能看病,這樣的註冊已經失去發展中醫的意義了。據悉,到2015年6月以後,雅思成績的下限將進一步提高至7分。

這樣高標準的語言考試,對不少上了年紀的中醫而言難度極大。據不少華人中醫反映,他們既通不過語言關,也付不起昂貴的翻譯費,今後只能不接待說英語的病人,這將有損醫患雙方。更糟糕的是,一些被歸入限制註冊的行醫者,可能永遠喪失在澳合法行醫的資格。

這種偏重語言而輕視醫術和臨床實踐的標準,意味著某些醫術精湛、經驗豐富且能與患者進行英語交流的資深中醫,可能因通不過英語考試而受到限制乃至被迫結束行醫生涯。

回望百年前,中醫伴隨淘金華人傳入澳大利亞,與主流醫學思想和臨床實踐碰撞、磨合,歷經坎坷磨難。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中醫尤其是針灸等醫科才正規引入澳大利亞。隨後,更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專業中醫師移民澳大利亞,使當地中醫獲得快速發展。

然而,由於長期缺乏立法規範,中醫長期被排斥在澳當地主流醫學之外,被當成“最後醫療選項,發展空間狹窄。譬如,澳當局仍禁止進口某些其認為有毒的中醫藥材。

在中醫註冊背景下,澳大利亞某些所謂科學人士出於狹隘的行業利益和門第偏見,更是加緊攻擊、抹黑中醫。今年年初,400多名澳大利亞西醫和一些“科學人士簽名反對大學開設中醫教學課程,並指責中醫為“江湖騙術。接著,默多克大學一個研究團隊4月發表論文稱,通過對幾種中成藥樣品的DNA分析,發現其中含有有毒成分云云。

不管顯得何等“科學,“科學人士們無法否認:全澳中醫及針灸診所每年服務大約280萬人次,80%的病人以英語為母語,全行業營業額上億澳元。中醫藥已成為造福澳洲民眾的重要保健選擇,其功效贏得了當地廣大有識之士的認可。

悉尼韋斯特米德醫院外科醫生瓦萊麗·馬爾卡說,人們應當看到,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醫學採用自然療法,在治療不少慢性病方面有其獨特療效,這是其得以在澳立足的根本原因。西醫學界對此應當有所反思,對其他醫學門類應持包容和借鑒的態度。

反思、包容、借鑒,這難道不是西方主流社會對待中醫文化時應有的科學態度嗎?反思過往的不足和遺憾,才能善待中醫這門古老的東方醫學;包容中醫文化所體現的東方智慧,才能理解中醫哲學,造福當地民眾;真誠借鑒中醫特有的理念和療法,澳洲醫學界才能避免無謂的爭執和偏見,回歸以人為本的正途。

只有傾聽和尊重當地中醫界的合理訴求和關切,當局者才能把好事做好,制定出公正、理性的註冊標準。也只有這樣,中醫註冊才能成為真實可觸的機會,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歧視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