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電信詐騙日益猖獗 官方動真格打擊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中國六部委23日宣布共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外媒稱,此舉是北京爲努力遏制日益猖獗的電信詐騙犯罪而采取的最新舉措,這些犯罪行爲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路透社23日援引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59萬起,造成經濟損失達222億元。犯罪分子通常會在電話中假扮成官員或權威部門人士,主要針對老年人、學生和失業人員行騙。

報道稱,電信詐騙犯罪如今已蔓延至海外,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前往東部非洲或東南亞地區設立電信詐騙窩點。

報道稱,台北方面指責北京將被外國政府遣返的台灣詐騙犯押回大陸受審。本周,柬埔寨無視台灣當局的抗議,將13名台灣嫌犯遣送到大陸。肯尼亞政府抓捕的數十名電信詐騙犯今年也已被遣送到大陸。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3日聯合承諾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六部委在《關于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中說:“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是嚴重影響人民群衆合法權益、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社會公害,必須堅決依法嚴懲。”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推動對許多數據交流平台實行實名登記,以打擊犯罪和抵制謠言傳播。

在六部委發布這份通告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20日聯合下發了《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數據若幹問題的規定》。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員馬蕾克·奧爾貝格說:“這份規定涉及的電子數據不僅包括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或微信朋友圈中的內容。此舉似乎顯示出,北京正在試圖通過更加具體的措施來規範電子數據采集。”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報道,中國六部委23日聯合發布《關于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明確提出電信企業要確保到10月底前全部電話實名率達到96%,年底前達到100%。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真實身份信息登記的,一律予以停機。

通告也提出,自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櫃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後才到賬,以降低經濟損失風險。

報道稱,通告將23日起至10月31日定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人員投案的期限,並稱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將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否則將依法從嚴懲處。

通告要求公安機關主動出擊,集中偵破一批案件、打掉一批犯罪團夥、整治一批重點地區,堅決拔掉一批地域性職業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釘子”;公檢法通過“快偵、快捕、快訴、快審、快判”,堅決遏制這類犯罪發展蔓延勢頭。

通告也要求電信企業嚴格落實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制度,立即開展一證多卡用戶的清理,各商業銀行則要抓緊完成借記卡存量清理工作,嚴格落實“同一客戶在同一商業銀行開立借記卡原則上不得超過4張”等規定。通告同時提出要堅決打擊非法獲取、泄露、買賣個人信息的行爲,並要對因爲監管不到位導致電信網絡詐騙案發生的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嚴肅問責”。

報道稱,大學新生被騙學費後心髒驟停離世,清華大學教授被騙損失千萬元賣房款……中國近期爆出一系列引發公衆關注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促使官方連連出招嚴打。

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23日在國務院有關會議上表示,將在全國開展爲期一年的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