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在香港經濟的比較優勢漸漸失去、新的競爭優勢尚在培育之中的關鍵時期,國家適時啓動“深港通”,既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邏輯延伸,更在某種程度上釋放出中央以此來提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信號。
**“深港通”
**
時間窗口已開啓
備受期待的“深港通”實施方案于日前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在經過3個月左右的技術准備與測試之後,預計將于今年11月正式開通。
從時間與技術層面而言,“深港通”是在“滬港通”運行較爲成熟,並參照了相關機制之後適時推出的,體現了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有序性與穩健性。衆所周知,在“滬港通”開通至今,中國證券市場經過了劇烈波動,尤其是去年6月爆發的大規模股災,不僅意味著數以萬億乃至更多的市值蒸發以及數以千萬計弱勢市場參與主體財産性收入預期的落空,也在某種程度上大幅稀釋中國小心培育的資産定價權努力,甚至差點觸發了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而成爲引爆全局性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因此,面對A股當時的危險局面,國家及時進場幹預,其後,在流動性注入和相關利好政策的保護下,在市場運行規律的調節下,市場終于在經過一年多的動蕩之後呈現企穩迹象,交投日漸活躍,顯示投資者的信心正在恢複,這就爲開啓“深港通”提供了基本的市場運行環境。
作爲與香港市場有著天然聯系的深圳市場,深港兩地的經濟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就在深交所上市的企業結構而言,其典型的科技與創業型特征,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微觀市場主體的活力,尤其是創新力與盈利價值。尤其是深股通的股票範圍,鎖定在市值60億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深證成分指數和深證中小創新指數的成分股,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這與“滬股通”標的偏重于大型藍籌股相比,可能較爲符合境外投資者的投資偏好。之前由于A股相對較爲封閉,遲遲未能入選MSCI明晟指數,無法吸引國際投資者被動配置A股。當然,國際投資者一直對A股標的有著估值偏高、獲利空間不確定以及波動性較大的擔憂,而此番開通“深港通”,既有利于擴大內地與相關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亦可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入A股市場,尤其是吸引它們投資代表著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那部分企業,爲中國資本市場與全球市場的互聯互通奠定堅實基礎。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
亟待整固
正如有市場人士指出的,“深港通”的最大意義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開放。因爲在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之後,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開放將成爲金融改革的政策重點。不過,去年“8·11”彙改之後外彙市場的大幅波動,已經在提示中國監管層,正在步入金融改革關鍵時期的中國,同樣很難避免“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在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過程中,香港的市場經驗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于內地而言,其價值無法被上海取代。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穩定人民幣彙率的過程中,香港作爲離岸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啓動“深港通”有利于投資者更好共享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成果,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利于進一步發揮深港區位優勢,推動內地與香港更緊密合作。
這些年來,隨著內地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以金融、貿易爲代表的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香港之于內地的重要性在下降。就核心城市而言,上海、北京等內地超級城市正不斷縮小與香港的差距,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超越香港。與香港毗鄰的深圳,由于創新能力的跨越式提高,加上深交所發揮的重要杠杆作用,使得深港經濟差距迅速縮小,2015年深圳國內生産總值(GDP)與香港只有些微差距,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深圳將很快超過香港。顯然,內地核心城市與香港經濟競爭力之間的此長彼消關系,不僅在港人心中産生了一定的落差,而且也使得一部分內地決策者和市場主體認爲,香港的市場中介作用尤其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大不如前,以至于上海、深圳已經可以部分覆蓋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行爲空間。其實,這是非常膚淺的市場感知。香港的經濟優勢並非短期能夠形成的,其在營商環境、市場經驗、國際視野尤其是專業服務方面依然有著重要優勢,國家千萬不可抛棄香港,或者任由其自我發展,而是必須持續發揮香港的特色優勢,凝聚港人信心,深挖內部潛力,幫助香港整固在金融和商貿等領域的競爭力。
**深港一體滬港攜手
**
共謀大局
從亞太地區的經濟競爭形勢來看,香港還是有一些有利條件可以充分利用的,一是東京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受制于日本經濟的疲軟,短期內難有實質性提升,倒是雄心勃勃的新加坡值得香港格外警惕,新加坡不僅擁有不輸于香港的區位優勢,而且這些年來多面下注,甚至在與香港爭奪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過程中不時占據先機,因此,國家在此時開通“深港通”,其戰略布局不僅僅在于激活A股市場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有賦予香港戰略使命的考量。香港必須利用這個“時間差”,抓緊時間對金融、貿易、商業等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進行充實提高,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服務優勢,擴大輻射面,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應該盡力避免與上海之間的同質競爭,盡快實現功能互補。
其實,滬港金融本身就存在較強的互補性。上海擁有豐富的國企上市資源,但國際市場運作經驗欠缺,而香港的國際資源優勢非常明顯,“滬港通”之後,雙方合作空間相當大。因此,短期內,香港應致力于強化離岸金融中心地位,擔當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未來,上海將發展成爲主要爲國內實體經濟服務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和深圳則在強化港深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爲科技與創新型企業融資提供更優質服務,並發揮內引外聯作用,以期實現深港一體、滬港攜手,進而在世界金融版圖中形成滬港聯動、深港攜手抗衡紐約、倫敦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