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第二年 上海自貿區要“看企業”

第一財經

text

【亞太日報 姬婧瑛評】政策支持、制度建設、法律框架基本成型,這一年自貿區不斷傳出利好發展的消息,第二年我們的目光更應該聚焦在入駐自貿區的企業上,自貿區的具體發展是有這些企業的發展狀況決定的,企業發展的好,自貿區試驗才能成功。自貿區掛牌一年以來,除了入駐企業數量可觀,增量巨大,這些企業具體都在做什麼,業務進展如何?在政策、制度先行的體制下,扶持政策是否能夠切實地幫到企業發展,法律邊界的劃定是否清晰?企業與官方是否建立起來一個有效的溝通回饋通道?都是這一年需要關注的問題。

原文:

入關鍵的第二年,上海自貿區打算做些什麼?

自貿區第一年是“抓眼球,搭建好四大重點領域制度創新的基本框架,並加以運行。第二年則要“看企業,通過企業的體驗來真正體現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

結合協力廠商評估的內容以及自貿區三年的發展規劃,10月25日舉辦的第二屆申江論壇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兆傑發表了上述觀點。

比如,為自貿區的創新提供保障,就稅制而言,要儘快啟動符合促進國際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或稅制改革。

如何評估自貿區

自貿區一周年之際,啟動了相應的協力廠商評估。協力廠商評估分為三類機構:一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二是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三是包括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在內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這三個體系同時進行評估,但彼此獨立。

目前協力廠商評估結果尚未公開,但在論壇上,部分評估內容已經披露。

參與方之一的普華永道對上海自貿區的評估報告稱,在對代表性的外資企業調研的過程中,普遍認為:自貿試驗區的實踐是一次突破性的政府管理制度的創新,是從管制型向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是重大的思維方式的轉變,符合了國際的通行規則,市場主導作用明顯。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亦對上海自貿區一周年進行了評估,並在自貿區一周年之際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一份發展報告,內容主要是針對政府主體。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也得到內外資企業認可。根據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對自貿區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的外資企業認為已經享受到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措施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其中,88.2%的企業認為,目前企業登記註冊門檻降低了條件;79.4%的企業感到,辦證照所需的材料有所減少;86.1%的企業感到辦理證照的速度加快了。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說,2013年11月自貿區新設企業中外資企業占比2.6%,2014年3月上升為8.6%,2014年6月上升為12%,2014年9月則是13.7%。

上海財經大學也是協力廠商評估機構,負責此次評估的就是趙曉雷。他說,自貿區的經濟流量,包括稅收、營業收入等,都很好的,但不作為主要的評估標準,主要還是圍繞國家戰略、制度創新。

李兆傑表示,協力廠商評估也指出,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還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空間,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希望通過負面清單的修訂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二是要進一步擴大各類貿易監管創新的試點範圍;三是金融改革的進度和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四是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以企業體驗為原則改善行政服務;五是希望儘快出臺符合國際慣例的涉外稅制的改革創新。

第二年做什麼

李兆傑表示,第二年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四大重點領域制度創新的深化和突破,在投資領域繼續推出一批擴大開放的措施;另一方面則是要進一步修訂和縮短負面清單。

肖林則建議說,要調整優化負面清單,從形式上入手,借鑒美國、韓國的措施,將現有的負面清單進一步縮短,並且研究美國的政策,改變現行的負面清單,從內容上著手擴大服務業試點開放,對負面清單上投資程式方面的內容和表述予以明確的規範,進一步提高透明度。

在貿易監管領域,李兆傑說,重點是推動試點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比如,要儘快啟動貨物狀態分類監管的普遍模式,不能老是試點;深化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的建設,在口岸環境的基礎上,再向兩頭延伸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爭取開展國際貿易船舶登記制度的試點。

據瞭解,目前貿易監管領域的一些改革,試點範圍並不廣,比如先入區後報關,對企業有准入要求,現在已經備案的300多家企業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企業在使用。

肖林建議稱,要進一步創新海關監管理念和手段,提高通關效率,建立與企業信譽評級制度為核心的差別化監管制度,使監管效益與企業誠信相結合。(一財 胥會雲 楚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