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對渡節”舉行 兩岸同胞潑水鬧端午

text

新華社福州6月2日電(記者董建國)2日時值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第八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著名僑鄉福建省石獅市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數萬名民眾集結於此,一起在海上潑水狂歡,共祝端午佳節。

龍舟競渡,潑水祈福,這是石獅蚶江延續了300多年的端午習俗。正午時分,蚶江古渡口便聚集著數百漁船。

“從2007年第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開始,我們每一年都出席。”台灣參訪團團長、鹿港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蔡雨亭說,今天我們相聚這裡,用傳統的潑水、賽龍舟等方式慶祝端午節,心裏很興奮。海峽兩岸血脈相連,希望今後交往更加緊密。

“歡喜船入港,兩岸心相同。盼君早歸航,潑水喜團圓。”伴隨著歡快的歌謠,海峽兩岸共同信奉的海上保護神的象徵——“王爺船”入海巡航,掀起了文化節的高潮。

一時鼓聲四起,百舸競渡,兩岸民眾把象徵吉祥、幸福的海水,彼此追逐潑灑,以這種歡快的方式互祝吉祥,祈福求安。頓時,水花四濺,笑聲、歡呼聲、吶喊聲交織成一片,整個渡口歡騰起來。

當地漁民說,端午節的海水是吉祥之水,把清涼的海水潑過船去,就是把美好的祝福帶給對方。

蔡雨亭的祖籍是福建石獅。“祖先們帶去了大陸的風俗習慣,紮根台灣。現在台灣鹿港保留下來的很多民俗,幾乎與蚶江這邊一模一樣。”

據介紹,石獅蚶江與台灣鹿港相隔僅130多海裏。明清時期,蚶江港已成為大陸對臺通商的中心港口。樹立在蚶江海防官署遺址上的《對渡碑》記載:“蚶江為泉州總口,與台灣之鹿仔港對渡……大小商漁,往來利涉,其視鹿仔港,直戶庭耳。”閩臺之間這種“戶”與“庭”的關係就是一家人的關係。

如今,兩地對渡已經從當年的經貿往來演變為文化習俗。2011年,閩臺對渡習俗被選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屆閩臺對渡節海上民俗活動有“王爺船巡海”“海上潑水”“海上捉鴨”、龍舟賽等;陸上活動有瑞獅點睛、燈謎聯猜、民俗文化廟會、閩臺詩歌音樂會等。‵

“石獅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石獅市市長張貽山說,兩地一水之隔,閩臺對渡文化見證了兩地商旅興盛、關係變遷和文緣相續的歷史,是閩臺關係的“活化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