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应致力共同繁荣

FT中文网

text

【亚太日报讯】“一带一路成为中国经济的热门词汇,这一词语源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自此“一带一路的愿景正式成形。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涵盖东南亚,东北亚经济的连接与融合,并最终通向欧洲,进而形成欧亚大陆经济融合。同时,中国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也已成立,今年可能正式运行,为“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提供长期融资。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其大国地位关系密切。中国在多年的经济发展后,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发展经验与大量的资本,而这些经验和资本需要寻找“向外走的出口,这是提升中国经济软硬实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来看,市场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仍然有较多的误读,比如说很多观点认为国内产能存在明显的过剩,中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以资金作为桥梁,从而将大量的低端过剩产能向海外输出,通过这样的输出,中国也将增强对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力,甚至可以逐步积蓄力量来挑战美国的霸权。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存在这样的一种“强势输出的逻辑,“一带一路战略的执行将会遇到更加多的问题和抵抗。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说德国和日本就采用了大英帝国式的“殖民策略,最终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反过来看,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地区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就在很大程度上重建了欧洲经济,也为欧洲经济此后的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强调“共赢,才能够实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融合。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上,有很多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希望能够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得经验,也希望能从中国得到相应的经济援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应该向这些国家输出自身成功的经验以及多年发展中总结的教训,并以高标准来帮助这些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体系以及科技创新机制,这样才能够让“中国力量更受到世界的欢迎。比如说,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将为“一带一路逐步打下物质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与二战之后的西欧经济体不同,“一带一路中的经济体经济基础更差,发展水平更低,同时文化和宗教也更加多元复杂,这将是“一带一路必然面临的难题。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在执行一个难度更高的升级版“马歇尔计划,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更有包容力。

笔者认为,“一带一路规划的推出需要采取一种更加开放的策略,也应该欢迎所有愿意参与到其中的国家,以达到真正的共赢。比如说,中国可以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来帮助东南亚国家和太平洋岛国走上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来看,中国可以向这些国家提供长期融资,基础设施的建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可以向这些国家提供管理技术和公司治理上的帮助。而这样的模式也可以被复制到中亚和非洲地区。除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金砖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也可以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的支持。

总体来看,中国应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工业化,而非输出低端产能,这样才能实现共赢。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将致力于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共同繁荣。 刘利刚 |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