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5年,由于缺乏一手資料和獨立機構調查,各國專家對其真正影響仍所知甚少。這其中,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而那些承受著痛苦與孤獨的甲狀腺癌患者家庭,始終被忽視和邊緣化;由于福島核事故對海洋造成了空前影響,“福島後遺症”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
在如此重大、影響深遠的核事故面前,無論對于深受其害的本國國民還是國際社會,日本政府都沒有理由選擇避重就輕。關于福島核事故,日本政府仍欠世界一個答案。
福島核事故5周年 真相“被消失”
這是2015年3月7日在日本福島縣雙葉町拍攝的廢棄的房屋和無人處理的垃圾。新華社記者劉天攝
** 福島五周年 核事故真相難明**
今年是福島核事故5周年,也正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關于後者,國際上各類調查與紀念不斷,然而同爲7級事故,福島核事故的調查似乎總罩著一層紗幕。
福島核事故處理需要多少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幾何?去汙染做到了什麽程度?廢物最終如何處理?面對這些問題,國際上許多專家都有類似的無奈答案:“這個嘛,沒資料啊,不好說。”一手資料和獨立機構調查的確十分缺乏。
福島核事故作爲人類曆史上僅有的兩次7級核事故之一,各國專家對其影響竟仍所知甚少。那些承受著痛苦與孤獨的甲狀腺癌患者家庭,始終被忽視和邊緣化。福島核事故影響不斷發酵,對海洋也造成空前影響,日本政府始終沒有給出應有的交代。
** 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
一邊,日本政府設置的輻射測量儀上“一切正常”,首相安倍晉三信誓旦旦核汙水“得到控制”“完全沒問題”;另一邊,民衆自發在福島測得的輻射值是那個“正常”值的8到10倍,核汙水仍在流入大海……
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從國際上講是其缺乏道義與責任感的表現;從其國內來講,意在逃避各種政治壓力,避免影響日本形象,尤其是擔心外界質疑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否安全可靠。
福島核事故處理給人的印象,豈止是“反差強烈”這麽簡單。沒有真相的“真相”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麽?
福島甲狀腺癌高發 日本政府卻異常“淡定樂觀”
5年以來,福島核事故影響不斷發酵,日本政府卻異常“淡定樂觀”,對福島兒童數十倍于平均水平的甲狀腺癌發病率,也斷然否認其與核泄漏的關系。
2011年3月14日,在日本二本松,一名疑似遭到放射性物質汙染的女孩隔著玻璃與自己的寵物狗打招呼。新華社發
** 專家:福島甲狀腺癌高發與核輻射關聯****遭日政府掩蓋**
2015年,《朝日新聞》和福島媒體公布的聯合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福島人對政府處理核事故做法不滿。尤其突出的,便是以兒童甲狀腺癌爲代表的健康問題。日本政府對此諱莫如深,而日本國內外的關注和質疑越發強烈。
2015年年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教授津田敏秀等人在國際醫學雜志《流行病學》上發表論文,指出受2011年福島核事故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質影響,福島縣內兒童甲狀腺癌發病率是日本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到50倍,且今後不可避免將出現更多的患者。但迄今爲止,日本政府並不承認甲狀腺癌多發和核輻射之間的因果關系。
** 日本輿論避重就輕**
在關系民衆健康的這一重大事件當中,發達的日本媒體居然“不約而同”選擇沈默。日本民間團體“切爾諾貝利受害調查與救援女性網絡”事務局長吉田由布子,比較了日媒對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事故的不同報道姿態。她指出,過去30年來,日本主流媒體持續關注和調查報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切爾諾貝利再獲日媒關注,但幾乎看不到日本主流媒體在以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調查采訪經驗基礎上,對福島核事故的健康危害進行深入調查和報道。”
** 漠視民衆健康問題日本政府逃避責任**
俄羅斯防輻射科學委員會成員瓦列裏·斯捷潘年科認爲從信息披露到應對民衆健康問題的態度等,日本政府的工作都不令人滿意。
日本民間環保組織“FoE Japan”理事滿田夏花則對日本政府加速福島核災民返鄉的新政策非常不安。核事故原因尚未判明,事故追責稀裏糊塗,輻射風險居高不下,就讓災民返回已被汙染的故鄉?滿田夏花憤怒地說:“政府打著災後複興的旗號,實際幹的事卻是抛棄核災民,試圖封殺健康風險的真相。”
福島核事故對海洋造成空前影響 日本沒有給出應有交代
5年過去,對于受害者,對于周邊受影響國家,日本沒有給出應有的交代。福島上空仍然疑雲重重。
福島核電站(資料圖)
** 福島核汙染物漂抵北美 輻射物約合168枚原子彈**
據報道,日本和美國專家稱,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已有五年,其泄漏的放射性汙染物已經隨著洋流橫跨太平洋,對北美洲西海岸造成影響。
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不久,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中野政尚的研究顯示,放射性铯順著洋流在五年後到達北美洲,10年後有些會回到亞洲東部,30年後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
日本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青山道夫也在2015年說,預計一年內將有約800太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铯到達北美洲西海岸。
北美科學界已經有了實地調查證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去年刊登的加拿大貝德福德海洋學研究所報告稱,在太平洋北美洲沿海檢測出來自福島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質。
** “福島後遺症”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是空前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肯·比塞勒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自2011年起,比塞勒就一直在研究福島核泄漏對海洋的影響,並在其所在機構內創立了海洋環境輻射中心。比塞勒說,盡管就人爲造成的放射性物質總量而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更大的來源,但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更大,因爲泄漏的放射性物質80%都進入了海洋。
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大約是福島的10倍,這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事實。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汙染水至今還沒有完全被控制住,被汙染的地下水還在流入海洋,核事故治理面臨長期化局面。“福島後遺症”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福島核事故帶來哪些深刻教訓?
2016年3月11日,在日本東京,東京電力公司員工在下午2時46分默哀。新華社/路透
俄羅斯防輻射科學委員會成員瓦列裏·斯捷潘年科認爲,從信息披露到應對民衆健康問題的態度等,日本政府的工作都不令人滿意,其中的四點教訓極爲深刻。
首先,政府應迅速、全面地向公衆報告事態進展。由于信息的封鎖和滯後,日本政府不能及時從高輻射汙染的事故現場疏散人群,存在信息公開不完整和前後矛盾的現象。例如,在福島核事故後,檢測服用放射性碘汙染的水對孕婦和兒童的影響時,日本當局公布的信息可以說是亂成一片,日本婦産科協會和日本醫學放射線協會公布的數據自相矛盾。
其次,應及時測量輻射劑量,尤其是人們在飲用受輻射汙染過的水以後,有必要檢查放射性碘對甲狀腺和其他器官的影響。在事故早期,日本政府進行的相關健康檢查十分有限。雖然隨後日本對受核輻射影響的兒童和青少年展開了較爲詳盡的篩查,但仍沒有確定體內放射性物質劑量。
第三,核電站不應該建在地質活動高發的地區,在地震帶建設的核電站應該關停。可是,日本一系列核電站都建在海岸沿線,這些地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地震和海嘯。
第四,雖然核電事故發生在一個國家,但受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發生事故的國家需要向國際社會及時公開信息。
出于政治或其他任何目的而無視災難,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福島之問”,日本仍欠世界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