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疫情,最近有车企以某些车型产品“可以当N95口罩用”,甚至还“能研发相当于N99、N100的产品”来作为吸引消费者的营销方式。很多人看到之后有些疑惑,家用汽车如何能起到抵抗病毒的作用?是否真的能具备“N95防病毒”标准?为此,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位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士。
“这种说法或概念涉嫌误导消费者,完全就是蹭热点。”一位来自同济大学洁净建筑建造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此观点鲜明,他告诉记者,“我们先要明确N95防护标准到底是什么,该标准通常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等于0.3微米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在洁净空气专业领域,有权威科研数据证明,大多数对人体有害的病毒通常附着在空气中0.3-0.5微米颗粒上。我们可以通过过滤这些微粒从而将大部分病毒微生物阻挡在汽车空调系统之外,但是,这对汽车空调滤芯的更换频率必将形成很高的要求。”
“退一万步说,就算某辆车真的具有了‘N95’或者‘N99’防护,那也是在不开车门、不开车窗的前提下。”这位研究人士还表示,“一旦打开了车门车窗,所谓的‘N95’或者‘N99’防护便不复存在了。那么问题来了,家用车辆能做到永远不开门窗吗?”
公开资料显示,NIOSH标准是一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有关于“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标准。NIOSH是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的简称,该机构对各种各样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进行研究,隶属于美国卫生与人事部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被称为“医护专属用品”的N95口罩,即是遵循该标准研发的专业防护设备之一。
“如果一家车企,一没有做过任何科学有效并且有专业资质背书的实验、二没有为购车者保证空调滤芯或者滤网的更换频率(就直接宣布自己的产品有N95防护标准或资质),那就是对购车者不负责任。”这位曾主持国内多家P3实验室和三甲医院传染病房设计建造的专业人士表示,“在车辆切换至全新风状态下,如何确定车载滤芯或者滤网的更换频率?如何证明这样的更换频率能有效隔绝病毒传染性?车辆静止状态、低速行驶状态、高速行驶状态下的区别呢?这绝对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的科学实验研究。”
同时,该专家还为记者更正了另一种常见的错误观点:“所谓‘因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尺寸约为125纳米、远远小于(某种)滤网的微米(级别)尺寸、所以这种滤网不能过滤新型冠状病毒’,这种说法,其出发点或许是善意的,但内在逻辑是错误、不科学的。”
“病毒等微生物通常需要附着在其他颗粒上,比如气溶胶微粒、飞沫等等,才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在空气中存活和传播。”该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因此,真正专业、科学的说法是:通过过滤空气中可能会附着病毒的颗粒,来隔绝病毒的传染性,而不是片面强调病毒本身的大小与尺寸、片面强调过滤病毒本体,这种科普方向是不对的。”
另一位来自清华大学传染病学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认为,“面对新冠病毒这种全新的未知病毒,不应该传播未经证实的伪科学说法。科研之路无捷径,面对一些‘惊天消息’,不要一上来就相信它们,尤其在重大疫情面前。”
另外,“细菌与病毒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微生物。”该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此次NCP疫情主要由新型冠状病毒导致,并非细菌。一些刻意针对疫情的宣传话术中所渲染的‘可有效杀灭细菌’、‘过滤细菌’说法,要么是商家自己也没搞懂细菌与病毒的区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么就是故意偷换概念误导消费者,这种更恶劣。”
“过度渲染‘N95防护’概念,或者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术来误导消费者,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消费者因为误导性话术而片面相信了所谓车辆的‘N95防护’,导致忽略了真正的个人防护,那会是很危险的。”两位专业人士观点较为一致的是,“与其片面追求销量,不如先自纠一下广告宣传语上对细菌与病毒的概念混淆,这至少是良心企业面对疫情时能为广大消费者做的实事之一。”
这位人士认为,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依然还是:科学佩戴防护用具、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鞋子、饮食均衡、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减少外出、暂时尽量避免聚会、保持乐观心态与稳定情绪。
在家用车使用方面,清华大学这位每天都在与各类高致病性细菌病毒打交道的专业人士为广大车主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无论哪个领域,都应该遵循科学防护原则。首先,驾乘者都需要佩戴好口罩,最好另带一副,以备不时之需,也可酌情佩戴防护镜、帽子、手套等其他防护用具,女士长发可扎起;其次,尽量避免行车途中进食、喝水;然后,可以用消毒湿巾或者一次性医用酒精棉片给车门把手、方向盘等处消毒;另外,尽量避免途径疫情高发地区,在空旷无人、空气状况良好的室外,可酌情开窗通风。有条件的话,尽量及时更换车载空调滤芯或滤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