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看5万张照片 他们的“火眼金睛”保障了动车行车安全

text

陈浩燃在分析动车组是否存在故障。 蒋雪林 摄

中新网南宁5月1日电(蒋雪林 陈小智 莫育杰)每天看5万张照片,通过对比,把动车组列车的故障找出来,这便是南宁动车所TEDS(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测系统)监控中心分析员陈浩燃的工作日常。

5月1日凌晨,中新网记者走进南宁动车所,跟着陈浩燃一起去了解运行中的动车组列车“体检”。只见陈浩燃专注地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电脑屏幕,一张张动车实时运行的黑白图片像电影剪辑一样快速切换。

陈浩燃查找出的列车故障。 蒋雪林 摄

“报告,DJ8818次列车有故障。”陈浩燃犀利的双眼,抓住了一闪而过的故障照片。经过一番反复比对之后,他将故障上报调度中心。

2016年,南宁动车所成立TEDS集中监控中心,通过实时监控动车组运行图像,检查动车组运行状态及日常配件状态。经过层层选拔进入TEDS集中监控中心的陈浩燃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很快成为组长,每班带领30多名TEDS分析员担当起在黑白图像中查找列车安全隐患的重任。

地勤机械师在检修动车组列车。 蒋雪林 摄

“能否通过比对照片,发现列车故障,是我们每位分析员的拿手本领。这张本领,是通过千万次的淬炼才练就的。我们只有通过艰苦的训练,才能把本领练出来。”陈浩燃说。

他说:“列车车身和车底特征已深深地刻印在我们每个分析员的脑海里,这么说吧,当班的时候,我们分析员的配偶穿什么衣服,我们不一定记得,但动车组列车的特征我们肯定记得清清楚楚。”

南宁动车所内整装待发的动车组列车。

陈浩燃介绍,在动车专线的探测站上装有高速相机,可以及时将列车的车身和底部照片,及时传输到后台,分析员通过分析相机传为的照片,查找故障。“每一张图片都显示着动车组随时的‘健康状态’,分析员不仅要眼到手到,还要有精细的分析能力。”陈浩燃说。

在监控中心宽敞的大厅内,拉下的窗帘,耳畔没有机器轰鸣的嘈杂,只有鼠标点击时发出的声响。从表面上看,TEDS分析员仅仅是看看图像、动动鼠标、上传下达命令。然而这份工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仅仅是“看”,每趟动车组列车根据编组情况观测图片达2000到3000张。特别是在动车组发车的高峰时段,分析员平均每人每天要监控60趟列车,2.5分钟到4分钟之间就要监控1节车厢,一个班14个小时,一名分析员就要观测约5万张图片。

单调的黑白色、重复的位置图、紧张的节奏感,难免会让人感到头昏脑胀、枯燥乏味。但是,这30名分析员个个都有定海神针般的定力,在重负而枯燥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故障,保障了动车组列车的运营安全。

南宁动车所内整装待发的动车组列车。 蒋雪林 摄

“我们上报故障分三个等级,二级以上的故障,就需要停车检查。2020年全年,我们没有发现过一次二级以上的故障。”陈浩燃说,这说明,我们国家的亮丽名片——动车,它的质量是过硬的。

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陈浩燃介绍,光有好性子还不行,还要有好眼力。动车组车下构造十分复杂,外行人一看就会眼花缭乱。拿CRH2型车来说,车底有铆钉、工艺开孔等部件,仅螺栓就有1万多个。空心铆钉、铆钉丢失,这些故障显示到电脑屏幕上都是一个个黑洞,如果不小心看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误判、漏判都会放过安全隐患,只有增强安全意识,两眼才能做到炯炯有神。”陈浩燃说,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准确判断图片上显示的故障,分析员要在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岗位上锻炼一年以上。平时,他们利用休班时间下地沟、看车底,仔细观察动车组配件,掌握每一个配件的材质、用途及位置,做到动车组列车的每个部位都了然于胸。

陈浩燃在动车所领导指导下查找列车故障。 蒋雪林 摄

作为分析员,除了有一双“火眼”,还要有一双“神手”。陈浩燃告诉记者,观察动车组每一个配件的状态时,通过特定方向的鼠标画线,他们尽可能将监测项点全部纳入视线范围内,准确查找到故障。TEDS监测系统中,车型不同部位不同,鼠标走向也不一样。单单是CRH2型动车组,分析员查看图片就有3种鼠标画线方式。

从几千张图片中分析,运用多种鼠标画线方法定位,每一名分析员的大脑在高速运转,通过“眼动、手动、心到”的结合,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

陈浩燃查找出的列车故障。 蒋雪林 摄

五一假期期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132组动车组全部上线运营。其中南宁动车所90组。假期到来后,南宁动车所TEDS监控中心就一直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气氛中。“我连做梦都梦见故障照片。”陈浩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