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劉暢 楊懿 王晨曦)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成立以來的首個五年發展規劃草案26日公佈。此間評論認為,規劃草案所體現的發展願景,與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理念一脈相承,將助力澳門真正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及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回歸以來,澳門特區創造的經濟奇跡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博彩業一業獨大所帶來的負面因素逐步顯現,對澳門城市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形成掣肘。”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鄞益奮表示,近年來國家對澳門提出了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與任務,隨之,一個社會共識逐漸形成,即澳門的發展需要一個中長期規劃,明確“一個中心”的具體形態,並引領澳門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規劃草案中提出的未來5年要實現的七大目標,首次將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一“抽象概念”,具象為一個指日可期的城市藍圖,即整體經濟穩健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旅遊休閒大業態逐步形成,居民生活素質不斷提高,文化教育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施政效能進一步提升、法治建設不斷加強。
“在澳門,你可以看到體量很大、很光鮮的綜合度假村,但這並不代表澳門本地人的生活品質。”二十幾歲的陳嘉妍是居住在澳門路環石排灣公屋社區的市民,這位全職媽媽對記者說,儘管和以前相比,房子住得好了一些,但仍然十分焦慮“老人忽然生病叫不到出租車怎麼辦?孩子上學太遠怎麼接送?買菜購物能不能方便一些?”
作為澳門最大的民間社團街坊總會會員,陳嘉妍告訴記者,去年年底開始,街總開始就澳門制定五年發展規劃徵求街坊們的意見。當她看到建設輕軌、新跨海通道、垃圾填埋區、污水處理廠、離島綜合醫院等市民期待已久的民生工程被真真切切地寫入規劃的時候,她感到“很踏實、很期待,希望按照時間表落實”。
“五年發展規劃的目標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其內核是在提升澳門這個城市的生活質素。在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這五大追求當中,位居前三位的宜居、宜業、宜行都是民生指標,決定著五年規劃實施的成敗。”鄞益奮說。
記者注意到,在由戰略篇、民生篇、發展篇、善治篇四部分組成規劃草案中,民生篇篇幅最大、舉措最多。其中包括了“加速建設宜居城市”和“增進民生福祉”兩個層面,前者的著眼點是建設舒適、宜居的城市環境,涉及完善城市規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智慧城市、加強環境保護、建設安全城市等;而後者則從教育、就業、醫療、民生福利、應對老齡化等角度,著眼點於“人”的和諧發展。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馬志毅認為,無論是“五宜”的城市發展追求,還是“均衡性”、“協調性”以及“科學決策”“可持續發展”“創新驅動”等規劃中的關鍵詞,與國家倡導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相呼應,體現了澳門與國家發展的一脈相承與和諧相融。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從對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角色的確立,到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掛牌成立,到《安排》框架下內地與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再到85平方公里水域管理範圍和陸地界限的劃定……如何讓國家政策切實轉化為澳門的城市競爭力以及居民的幸福指數,考驗著特區政府的智慧與執行力。
在草案文本的“發展篇”中,重點突出了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及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草案指出,要把握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機遇,增強創新理念、提升創新能力、逐步加強創新和科技進步。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功能。積極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等發展戰略,推動澳門與內地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升級……
澳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原主任、基本法研究專家楊允中對新華社記者表示,草案文本體現了澳門自我定位的合理性以及對未來發展潛質的科學把握。“反映出特區政府在堅持依法施政這個大的前提下,主動把特區未來的發展願景和目標進行明確的綱領性表述,並與國家“十三五”規劃進行有機對接,其積極意義不可低估。”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理事長周永豪談起對這份規劃的感受時,以憧憬的口吻說:“我常常會想,這個城市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說起音樂,會聯想到維也納;說起足球,會聯想到意大利。在不遠的未來,我希望澳門能和一個更有文化和內涵的詞語聯繫在一起。那將是我們城市的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