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夏文輝)9月7日,美國和菲律賓先後向媒體透露,兩國總統在老撾舉行的東盟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非正式會面。從爆粗口事件,到叫停兩國總統正式會晤,再到兩人簡短話敘,過去3天美菲交往如過山車。專家認為,這從一個側面折射美菲關係新一輪對表的敏感、複雜和不確定性。
9月7日,在老撾國家會議中心等待參加晚宴時,奧巴馬(上右一)曾與杜特爾特(下左一)進行兩三分鐘的寒暄。圖/路透社
簡短“客套話敘”,低調處理為哪般?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與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7日的首次會晤一波三折。當時在場的菲律賓外交部長佩費克托·亞賽說了三點:兩人在接待室會面;他們是最後離開接待室的;(我)不能說他們見了多久。亞賽還對媒體說:“對此(會見)我很高興。”
對美方的態度,法新社消息以“簡短”一詞解讀白宮的聲明:峰會宴會前,兩位領導人在接待室簡單地交流、客套地話敘。
媒體認為,從雙方各自表態,能夠體察美菲兩方對領導人會見的心態。
這次外交“風波”來得突然。前往老撾前,奧巴馬針對菲律賓反毒行動表示,對菲律賓在“法庭職權之外的殺害”,將直言不諱地向杜特爾特表達關切;杜特爾特5日就此在吹風會上罵了奧巴馬,要求美國人“放尊重點”;白宮隨後宣佈取消擬定的美菲領導人正式會晤;再之後,杜特爾特就其言辭表達“歉意”。路透社等媒體則認為,屆時兩人在老撾見不見,或會有變數。
兩人7日的見面也有插曲。據法新社消息,杜特爾特辦公室當天早些時候透露,宴會上美菲領導人將相鄰而坐,“大家都在等,兩位領導人或許會說些正面的話”。不過據媒體報導,宴會上兩人沒有坐在一起。
從怒言相向到簡短會面,法新社報導以低調“控制”形容美菲雙方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方式,為什麼要這樣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認為,從過去一段時間杜特爾特針對美國的發言可以看出,他最新“出位”的表態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而是“貿貿然”,是有針對性和政治、利益考量的。一方面是他直率性格使然,一方面顯示他堅決立足國家利益,務實處理內外事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利平認為,杜特爾特的講話體現他一貫的作風,如果美國人感到意外,菲律賓人則不會。另外,打擊販毒是杜特爾特上任後施政重點,奧巴馬及白宮扣上“人權問題”帽子,觸碰了杜特爾特的底線。即便從菲律賓國內形勢看,打擊毒品正在關鍵時候,不容內外任何質疑和反對,美國人說三道四,杜特爾特強烈回擊並不奇怪。
不當“美國男孩”,外交挫折多嚴重?
美菲兩國輿論都注意到這段外交“風波”。在美國,這甚至變成競選的一個議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抱怨奧巴馬“軟弱”,認為他遇到的(被罵)情況很“糟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克林頓則認為,取消正式會見是對的,因為“要有基本的尊重”。她同時認為美菲有很強的關係紐帶,需要保持友好。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克·托納表示,儘管杜特爾特強烈反對,美國依然會繼續對菲律賓反毒行動中“違反人權”的做法表達關切。他同時說,美菲關係是美國在亞太最重要關係之一,美國重視這一關係。
在菲律賓,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粗口事件後杜特爾特支持率不降反升。政治學者裡戈韋托·蒂格勞7日在《馬尼拉時報》的專欄文章中支持杜特爾特的立場,認為儘管頂撞美國存在政治風險,但馬尼拉應該告訴美國,菲律賓不再是地區關係中的“美國男孩”。
剛從菲律賓考察回國的徐利平認為,這次外交小插曲一定程度上表明菲美關係處於動態調整。他說,杜特爾特的表態說明,他對美國人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反感華盛頓插手菲律賓事務。
徐利平認為,菲美傳統關係固然緊密,但新上任的杜特爾特會根據內外部環境相機調整。由於菲律賓是小國,外部環境的逆或者順,對他的政策選擇很重要。
胡逸山認為,美國對菲律賓的軍事和防務安全無疑是極為重要的,菲律賓要靠美國。觀察美菲關係要有兩個參考:馬尼拉的政治精英從教育、文化背景上存在親美的一面;而杜特爾特來自南部的達沃市,思路、風格同馬尼拉精英不同,雙方既協調又制衡。從深層觀察,杜特爾特講話出格未必是心血來潮,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國內政治制衡等方面的施政需要。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淩德權認為,觀察菲美關係要忌“看客心態”,不必幸災樂禍。外交出現“嘴仗風波”,華盛頓和馬尼拉都會調整,畢竟雙方都重視相互關係。後續也會努力修復關係,兩名領導人在老撾短暫聊天就是這種做法。從長遠看,菲美關係調整有待觀察,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從更高層面看,兩國關係修復和發展對雙方、對地區局勢都不是壞事,前提是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淩德權說,一位東南亞的資深國際問題專家認為,處理菲美關係,馬尼拉應該算一算,過去幾年菲律賓到底在安全、經濟和國家發展上有什麼積極進展。鑒往知來,處理對外關係需要抓住機會,理性應對。(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