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版本“太空计划”
近年来,日本将太空视为关键战略军事领域。2008年,日本通过《宇宙基本法》,改变1969年确定的“和平利用太空”原则。2009年以来,日本通过多个版本《宇宙基本计划》,明确要求从国家层面规划军民两用航天计划,不断完善相应决策和执行体制。其中,2015年版本提出日本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策略,2018年版本明确了日本太空军事化的核心项目。
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进一步将太空列为关键战略军事领域,宣称在太空领域确保优势地位,事关生死存亡。2019年1月,日本政府开始研究自卫队与美军新的联合作战计划,其中,太空领域的联合作战计划包括干扰和破坏对方卫星等行动。此举表明,日本已将太空视为与常规作战域同等重要的领域。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强调,为提升太空作战能力,日本需构建太空态势监视体制,提高情报搜集、卫星导航和军事通信能力,加强干扰对方指挥系统、信息通信和网络攻击的能力。
提前组建太空部队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19年8月,日本政府就2020年组建首支太空部队进入最终协调阶段。今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施政报告中确认,日本将于今年正式组建太空部队。根据计划,日本太空部队以组建太空监测部队起步,首期包括约20名自卫官,2022年将逐步扩大至120人以上规模。
4月17日,日本国会通过一项法案,正式批准在2020年组建第一支太空作战中队。该中队将负责运行一套监视系统并与美军共享信息资源。日方宣称,该系统不仅能跟踪太空碎片和卫星,而且能监控其他国家通过反卫星导弹、激光辐照、通信干扰等手段干扰日本或美国卫星的行为。
目前,日本将太空列为新作战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跨域作战”理论,强调将太空、网络和电磁频谱作战域与传统陆、海、空作战域有机融合,从而构建多域一体的联合防卫力量。日本媒体宣称,太空部队将成为日本自卫队跨域作战的重要支撑。
以民掩军提升实力
长期以来,日本试图通过以民掩军方式发展太空军事能力。2015年通过的《宇宙基本计划》,内容涉及军事航天、民用航天、航天工业基础和国际合作等。2017年发布的《航天工业愿景2030》强调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日本还在内阁设立宇宙开发战略本部,作为航天活动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规划军用、民用、商用航天活动。
近年来,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特别强调太空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已将军民两用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运载火箭项目列为最高优先级,并建造大批可服务于军事目的的军民两用卫星系统。日本“隼鸟”太空探索计划就涉及天基操控、动能碰撞、抵近探测、精确控制等多种技术。
此外,日本从2019年开始改革航空自卫队体制,使其向太空部队方向转型。有媒体称,未来,日本很有可能在美国支持下发展先发制人的卫星打击能力。
强化与美太空合作
近年来,日本不断强化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军事合作。
一是共同打造太空交通管制系统。美方负责建立像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那样能掌握卫星位置的信息网,日本负责研发太空垃圾清除技术。日媒宣称,此举意在建立未来国际太空交通规则。
二是加强太空态势感知合作。两国政府决定,从2023年起,两国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将实时共享他国卫星信息。其间,美国将帮助日本完成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建设,日本将与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开展情报合作,建立太空军事情报网。
三是与美太空部队加强合作。日本航空自卫队成员不仅被派往美国科罗拉多空军基地接受培训,还派遣联络官常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美军太空作战中心。此外,日本还多次参加美国主导的“施里弗”“全球哨兵”等太空战系列演习。
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研发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在从事卫星导航、固体燃料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弹头和弹体热防护等与高超音速武器相关的项目研发。日本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披露高超音速滑翔弹项目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项目,2019年《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提出列装高超音速导弹,今年3月公布《防区外高超音速打击武器研发路线图》,进一步披露高超音速滑翔弹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作战性能、打击目标类型与列装计划。
日媒声称,目前日本高超音速技术研发已进入技术转化阶段。其中,高超音速滑翔弹采用陆基机动式固体燃料导弹发射,可毁伤舰艇和地面目标,射程约500千米,预计2026年列装;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配备超燃冲压发动机,射程大于高超音速滑翔弹,预计2030年前后列装。
4月中旬,日本国会通过一项法案,批准在2020年组建第一支太空作战中队。分析称,日本原本准备在2022年组建太空部队,但现在提前至2020年,反映出日本太空军事化步伐不断加快,将对太空安全格局和地缘战略环境造成深远影响,值得高度警惕。(丰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