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光有“皮”不够 还要有“骨”有“魂”

亚太日报

text

当亲近自然、感受田园的近郊乡村游成为假期的新热点,传统的“农家乐式吃喝为主的乡村游正在受到挑战,拥有自己的特色才是当前各地乡村游蓬勃发展的源泉。事实上,不同地区的农村有着不同的特点,一味地“生搬硬套一种模式也并非持久之道。结合当地自然与文化,发扬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才是乡村游成功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三农学者毛飞认为:乡村旅游光有“皮是不够的,还要有“骨有“魂。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给予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今年国庆各地乡村游十分火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游客出游更加理性,低碳游、环保游等旅游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其次,各地重要景点被媒体屡屡曝光的高票价、高菜价、坑客宰客、不尊重游客意见、交通拥堵等问题促使游客将目光转向乡村游等其他新兴景区和旅游模式;再次,白手起家的乡村旅游点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的动机更强,经营也更加灵活;最后,乡村旅游本身有其独特优势。

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提供给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它既可以为我们展示各类农副产品和农用自然资源,又可以让我们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还可以让我们探究散落于农村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间传说。既可以让老人和年轻人感触过往、回味童年,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农业、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乡村旅游点如果想很好地给游客提供上述旅游体验,光有乡村旅游的皮是不够的。除了要有农用自然资源、农业生产过程、农副产品和区位、交通的骨,还要有人文产品包装、服务标准化的魂。如果没有人文产品的包装,乡村旅游点就失去了厚重感和感染力;如果们缺乏服务标准化,乡村旅游点就可能出现恶性竞争与服务、卫生的脏乱差情况。

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政府而言,既要指导处于不同区位、拥有不同自然人文资源的乡村寻找自己发展旅游的着力点和特色,又要对道路等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投资,同时,还要对一些乡村合法、合理得改造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智力支持。就乡村旅游点而言,要建立相应的旅游合作经济组织,对社员服务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和管理,并引导社员结合自身所长开展一些产品、服务方面的差异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