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滬港通首日為何“北熱南冷”?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滬港通為中港股市長遠融合揭開新一頁,但開通首日兩地投資額度均未能如早前演練般在半小時內迅速爆滿,令市場大跌眼鏡。

《信報》 消息,“滬股通(北上買A股)額度在開市前競價時段已用近半,但餘額到昨午1時57分才用盡,南水北上買A股火熱,但北水南下買港股就相當冷淡,“港股通出師不利,全日額度僅用掉17%(17.68億元人民幣),北上交易金額是南下的7.3倍。

此前曾有很多分析人預測,由於中國內地股民不滿大陸股市表現、渴求分散資產,因此南下港股的資金在滬港通初時會比較熱烈。

《紐約時報》 引述上海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錢啟敏稱,對於交易“一頭熱的情況,說明了海外資金對A股市場看好,也促進了資金流入。而內地投資者反應冷淡原因可能是對機制和基本面都還不成熟,剛開始還需要慢慢摸索,前景依然向好。

BBC中文網消息稱,“北熱南冷現象很可能是由於國際上大量尋求“避風港的資本期待進入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制“庇護中國大陸資本市場的原因。

面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日本經濟再次進入衰退,歐洲經濟幾乎停滯,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不明的大背景,國際投資者希望分散風險很可能是促成滬港通北熱南冷現象的主要推力。

瑞士私人服務銀行尤利烏斯·拜爾銀行(BankJuliusBaer)在香港的分析師指出,價值約4.2萬億美元的中國大陸股市是當今世界上罕有地幾乎與全球其他主要股市“脫鉤的巨大資本市場,因此比起隨時可能受美國聯邦儲備局、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央行政策性決定衝擊和影響的國際資本市場來說是分散風險的好去處。

因提出金磚四國(BRIC)概念而知名的國際投資銀行高盛經濟學人奧尼爾也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股市只是針對本國政策變化才應聲而動,對國際市場風波幾乎“無動於衷。他認為,那些對“不同資產有興趣的投資者因該更希望擁有一些與全球股市相關係數低的股票。

除避風港效應外,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大陸股市與國際脫鉤也可能對國際投資者意味著更大的機會和潛力。陸股目前仍滯留後金融風暴陰霾中,滬指仍低於2007年高位60%。與此同時,從東京、法蘭克福到紐約,全球主要股指均不斷創歷史新高。

香港《經濟日報》 消息則稱,港滬股市早已提前超熱,市場昨日藉通車好消息出貨,因而出現反高潮,實不足為奇。要評價滬港通的成績,必須明白中央推出滬港通的主因,並非為催热中港股市,而是大步推進金融改革的開路機。

對內地而言,滬港通實是中央的金融改革綜合性試點,既助內地A股市場打開對外門戶,吸引海外優質資金與成熟投資者,以推動股改;更推動內地資本帳開放,並力促人民幣作為國際投資貨幣的地位,以利滙改。從金融改革角度來看,內地確是滬港通的主要受惠者。

但這不代表滬港通對香港意義不大。 雖然首日內資南下不多,但其實對港股有意的內地投資者,不少早已有不同管道能大舉投資港股,更何況滬港通對香港的價值,並不單是帶來多少“北水,而是令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由過去集中在銀行業領域,進一步擴展至資本市場範疇,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 尤其重要的是,滬港通令香港成為國際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的唯一跳板,有助吸引早已垂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資本紅利的國際資金,更多滙聚香港,那不但本港離岸人幣中心更為壯大,更可大步推進本港發展為區內財富管理中心的步伐。

李小加指,國際機構投資者透過投行研報對A股已有較多認知,尤其是滬股兩地上市的AH股,故首日能見到有組織性的投資行為。反觀南下交易,多以散戶為主、交易資金規模較小。“這是20多年來,內地投資者第一次可坐在自己家中投資海外市場,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以往A股為主題性投資,而港股是以基本面為主,有個學習過程是正常的。

李小加有信心南下資金將漸增,“明天會有,後天大大的。他呼籲港人切勿以一日成交情況來斷言滬港通新策利好內地多過香港。“讓我們做個大氣的香港人、牛一點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