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籠罩在空氣污染中。資料圖片。
在中國32個大城市中,香港的空氣品質排在倒數第九。如何提高空氣品質成為香港人關心的大問題。在6日舉行的“更好的空氣質素(BAQ)大會中,來自亞太各地的專業人士認為香港應從控制排放、交通運輸、基礎建設、能源利用、船舶排放等方面來減少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問題是香港市民每天呼吸時的痛,它被列為2004年全球死亡人樓的第十四大風險因素,時刻危及著香港市民的身體健康,根據香港大學對1996年至2006年間的研究發現,每年香港平均有1200人因空氣污染致死。
大會建議在控制排放方面,應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天然氣在發電中的使用,儘早淘汰高污染的交通工具,更廣泛地使用混合動力或其他環保型汽車。交通運輸方面,可創建低排放交通區域和專門的步行區域,並重整巴士路線以優化整個系統的運行。
基礎設施方面,可以擴大鐵路和地鐵網路的覆蓋,在新的發展區設立自行車道來減少汽車的使用。在能源利用方面,制定家用電器節能標準來減低用電量,並且用LED或者其他低能耗的方法代替傳統的交通照明和信號燈。
另外大會認為在船舶排放方面,大會建議在珠三角設立排放控制區域,規定一些遠洋船舶在經過珠三角地區時使用更清潔的能源。
香港天文臺總部的資料顯示,香港地區2010年的能見度低於8公里的時數已高於1200小時,較1990年代以前高出數倍。同時,根據環保署提供的今年一月微細懸浮粒子(PM2.5)監測數據發現,全港14個監測站之數據均超過世衛標準(25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