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旗下媒体IFR称,哈啰出行计划今年在美国安排IPO,募资最多10亿美元。
虽然对此哈啰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不过有多位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哈啰确实有今年上市的计划和打算。
事实上,早在2019年1月,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就曾表示,彼时哈啰出行的估值为50亿美元,短期内没有融资需求和计划,未来视业务进展再看。他同时表示,肯定会走到IPO这步,但还没有时间表,上市时估值会到百亿美金。去年7月,他又“松口”,称对于上市计划,“如果有机会,会考虑科创板”。
为了能够顺利上市,哈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没少造势。虽然以共享单车业务起家,但这家公司近年来又陆续上线了共享助力车、换电业务、顺风车、聚合式网约车,而且还尝试做了一下跑腿业务(同城货运)、生鲜店和社区买菜。
看起来,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上,哈啰和滴滴越来越像了,后者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也在不断做新的尝试,并且如果不出意外,后者今年也会上市。
不断做新尝试,讲故事和撑估值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更重要的是哈啰主营业务在增长上的乏力。单车业务模式单一、盈利困难已经成为行业的基本共识。尤其是经历过共享单车多次战役后,市场迟迟无法产生垄断性玩家,而共享单车正是一个只有垄断者才能盈利的生意。
这背后也许也少不了大股东蚂蚁方面的支持。如果说蚂蚁起初重资投资哈罗单车,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看重后者的数据,尤其是和银行卡绑定的部分,但是当支付宝的体量已经足够大的时候,蚂蚁,甚至说阿里的目光也许又要回归到哈啰的业务层面本身,以及是否带来足够的单量。
哈啰尝试的很多新业务,都是滴滴和美团也在做的。滴滴虽然也接受过阿里的投资,不过最近几年两者的关系相对微妙,而对于美团,阿里的态度一直是,美团有的自己也要有。
哈啰因为配合丰富的线下场景转接和灵活性,的确适合尝试一些新业务,但无法忽略的是,种种新业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甚至短期之内投入产出无法成正比。
过去蚂蚁方面没少给哈啰输血,光是2017年到2019年之间,蚂蚁金服就领投或者跟投了哈啰五笔融资。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6日,哈啰出行共经历15轮融资,融资额远超百亿人民币。
但蚂蚁的耐心毕竟有限。不同于2016年至2019年间每年至少2次融资,2020年一整年,哈啰出行未有融资消息传出。2019年6月份,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将数亿美元投资哈啰出行,但这一消息迟迟没有落地。
与此同时,是哈啰竞争对手的“不差钱”。青桔单车在去年4月被爆出完成两轮融资,总计10.5亿美元。前段时间,36氪又独家报道了青桔正在寻求5亿美金融资。而美团在单车方面的投入也一直不小。相较于美团和滴滴,哈啰出行在资金储备、组织能力方面,仍处于劣势。
为了自我造血,哈啰尝试过在共享单车业务上也开始控制成本,此前有行内人士告诉36氪,哈啰出行每次下单车订单都要重新谈价格。
去年年初还有一则消息颇能说明哈啰的境况。消息显示,2019年底,哈啰出行的运营主体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将所有单车资产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期限为三年(2019年12月4日-2022年12月3日)。抵押财产包括哈啰出行目前和将来所拥有的全部用于开展共享单车业务相关的单车,共计717万辆。这些资产被用来换取5亿借款。
这意味着,哈啰融资节奏放慢,需要依靠资产抵押来换钱了,虽然哈啰对此回应称,和蚂蚁的动产抵押是一直就存在,2019年12月是正常展期,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不过有知情人士称,哈啰的股东方,“目前也有退出的需要”。
这些可能才是推动哈啰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而之所以选择美国,则有可能是看重了美国上市的低门槛和包容度。
不过,即使能顺利上市,哈啰乃至其竞争对手们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那就是合规问题。共享单车是一门需要投放规模的生意。但如今对几家大小巨头来说,难点不在资金和产能,如今真正的难点在于:各地政府分发的合规配额十分有限。
事实上,共享单车能否顺利发展,各个地方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配额有限的情况下,等不及的企业就存在强行投放的情况,如果是未上市之前的相对野蛮生长的阶段,这可能不会带来最直观最严重的问题。但一旦上市了,面临强监管以及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哈啰也许要做好思想准备,至少能解释清楚自己的每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