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插遍歐羅巴豪門,中國體育產業下著一盤什麼大棋

騰訊科技

text

【亞太日報訊】西甲馬德裡競技、西班牙人,法甲索肖,英超曼城,這些實力不同、歷史底蘊不同的歐洲球隊,現在背後卻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資本。

加入這個名單的最新成員是意甲米蘭雙雄。4月18日,《米蘭體育報》稱,中資財團正在與AC米蘭高層接洽,可能出資7億歐元從股東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手中全額收購AC米蘭,這個傳聞中的“中資財團”被認為可能是百度或美的;而4月24日,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直接現身國際米蘭主場梅阿查,這被外界解讀為蘇寧投資國際米蘭的傳聞已經坐實。

近日還有傳聞稱中超霸主廣州恆大正准備收購一家英超和美國大聯盟俱樂部,以此建立一個橫跨歐、亞、北美的龐大足球版圖。

中國資本和背後富豪,究竟要在全球體育產業下一盤什麼大棋?

紅旗遍插歐羅巴

1973年,法國曾拍攝喜劇電影《解放軍在巴黎》,描述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歐,法國總統出逃美國的情形。

接近半世紀後,一部真實紀錄片《中國資本在歐洲足壇》卻正在上演。從2014年底384名中國網友眾籌入股西甲埃瓦爾,到最近的蘇寧全資收購國際米蘭傳聞,“中國資本”正全面侵入歐洲足壇。

2015年1月,萬達集團收購馬德裡競技20%的股份,出資4500萬歐元進入俱樂部董事會,中國企業首次投資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

2015年7月,萊德斯公司全資收購法乙索肖俱樂部,索肖成為歐洲足壇首個由大陸中國資本控股的俱樂部;

2015年9月,中國華信收購捷克斯拉維亞俱樂部60%的股權;

2015年11月,星輝互動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以超過60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西班牙人俱樂部50.1%股權並增資,實現對該俱樂部的控股;

2015年12月,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聯手中信資本,以4億美元入股曼城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團。

在收購之外,中國企業也並未停下贊助和冠名的腳步。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4家中國企業贊助德甲,6家中國企業涉足英超,20支西甲球隊中至少有12支與中國資本有關。

不過在瘋狂的2015年之前,中國資本在歐洲足壇的回憶並不算美好。

2007年6月楊家誠通過旗下上市公司泓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了英超伯明翰俱樂部29.9%的股份,從而成為了俱樂部第一大股東。2009年10月6日,泓鋒國際完全收購伯明翰,楊家誠也成為了英超歷史上的首個中國老板。

但2011年伯明翰不幸降級。同年,楊家誠卷入洗錢案並遭到警方逮捕。最近3年,楊家誠一直為洗脫罪名疲於奔命,無暇顧及伯明翰俱樂部。

廣告宣傳的初級階段已經過去

簡單粗暴的廣告宣傳往往是中國資本和歐洲俱樂部合作的初級形式,2002年鼎盛時期的中國手機廠商科健出資100萬英鎊贊助英超球隊埃弗頓並幫助李鐵與李瑋鋒前往效力;張稀哲也是在大眾公司運作下穿上了沃爾夫斯堡球衣。

2010年,特步和伯明翰簽了一份5年的合約,特步贊助伯明翰的運動裝備,並且獲得廣告權益;2013年,曼聯官方宣布和哇哈哈以及中國建設銀行達成了贊助協議,娃哈哈和建行將會在未來三年內成為曼聯的贊助商;2014年,華為成為英超阿森納俱樂部的官方智能手機合作伙伴。

根據國際品牌調研機構的數據,華為全球品牌知名度從 2012年的25%上升到了2014年的65%,而其在歐洲、非洲和中東的聯合銷售業績也從2011年的729.56億上升到了2014年的1009.9億元。

不過一些贊助也並沒有得到預期效果,娃哈哈的球星代言廣告只在啟力一款產品中得到體現,遠比不上韓國、日本快消品贊助曼聯後的宣傳力度。

更多的國內企業開始意識到,經濟狀況不佳的歐洲俱樂部對中國資本的需求更加渴望,收購似乎能夠成為更好的選擇。

“不僅僅是關注雞蛋,還想把那只母雞買下來。”成為了這些企業的普遍想法。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審議通過之前,青少年足球和體育產業就被認為是核心所在,前者更是實現改革中期目標的重中之重。有評論認為,對歐洲俱樂部注資並控股,可以直接利用對方的人才培養經驗,達到快速吸收先進思想、提高青訓水平的目的。

以被合力萬盛控股的荷蘭海牙俱樂部為例,在以800萬歐元成為海牙俱樂部決定權股東後,合力萬盛迅速展開了借助對方的青訓資源培養中國球員、教練、管理者的行動。而拿下西甲冠軍馬德裡競技20%股權的萬達更是中國足協的主要“金主”,多次運作小球員到西班牙去學習深造。

不只是足球,中國投資者在歐洲“爆買”

此前楊家誠收購伯明翰時,業內還有一些興奮,但現在中國資本收購歐洲足球似乎已經成為常態。這個常態的背後則是,中國企業發展越來越快,而歐洲經濟萎靡波及到足球俱樂部層面。很多足球俱樂部的出售價格已經到了歷史最低點,一些中小俱樂部則在生存邊緣徘徊,在本國尋求資金又非常困難。

數據顯示收購荷蘭甲級聯賽海牙俱樂部98%股權的北京合力萬盛公司,他們的花費只有800萬歐元,這也就是一個中超俱樂部買一個外援的錢。

足球以外,中國投資者在歐洲也很活躍。

根據專注於中國事務的市場研究公司榮鼎咨詢的數據,2014年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達到180億美元,幾乎是2013年的兩倍。過去4年,中國平均每年對歐洲直接投資100億美元。其中英國是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的首選目的國,2014年中國對英直接投資新增51億美元。

評論認為歐洲對於持續強勁的中國投資持歡迎態度,尤其是考慮到全球金融危機後,其他來源的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枯竭。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後,該地區各種資產因投資者外逃而價格暴跌,中國企業則一直在大舉投資該地區、收購各種世界級品牌。榮鼎稱,中國對歐投資也已變得更加多元化,房地產、食品業和金融業等領域越來越熱門。

互聯網企業開始唱大戲

過去兩年,在國內的足球賽場,權柄也正逐漸從地產公司轉移到互聯網科技公司。更多的國內互聯網公司不僅僅滿足於成為賽事的轉播者、營銷方、贊助商,他們更想實際操盤一支球隊,並深度參與體育賽事。

去年年底,中國足球協會職業聯賽理事會發布公告,稱蘇寧集團全面接手原江蘇國信舜天足球俱樂部,江蘇舜天更名為江蘇蘇寧。此前,江蘇國信舜天足球俱樂部原東家——國信集團表示,因難以持續增加投入,決定以5.23億元全資轉讓舜天足球俱樂部。

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蘇寧集團接手俱樂部之後,將持續加大對俱樂部的投入,“蘇寧集團未來會在俱樂部的商業運營、球隊建設、球迷文化以及青訓方面下大力氣,並借鑒國外一流俱樂部的經驗,在俱樂部科學訓練、球隊管理、會員管理、球市運營方面形成體系化的機制,同時依靠與國外俱樂部的戰略合作,為江蘇足球的外援、外教引進方面提供幫助,盡全力將俱樂部打造成為在中超、亞洲一流的百年俱樂部。”

此前的2014年6月份,阿裡巴巴早已入股廣州恆大俱樂部,拿到了50%的股權,球隊名也隨之改為廣州恆大淘寶,並已連續五年獲得中超冠軍、兩次亞冠冠軍。

在中國足球的“地產時代”,大多數地產公司的核心目標並非盈利,甚至對拉攏球迷用戶也興趣缺缺,一位行業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大多數地產公司都會通過球隊和政府打好關系,從而獲得拿地的一些便利。”

但目前互聯網巨頭體育亂戰的背後卻是在爭奪用戶,無論是電商背景的阿裡、京東、蘇寧,零售業的萬達或者是視頻行業的樂視和PPTV,都希望通過體育行業的投入來提升用戶粘性。

以阿裡為例,目前大多數體育產業用戶觀眾為男性,可以一定程度補齊阿裡男性用戶不足的短板,平衡用戶結構。除此以外,還可以充分調動體育明星的粉絲效應,獲得增量用戶。這一部分增量用戶,在阿裡的平台上,可以整合阿裡生態中,衍生諸多產品和服務。

當然,資本的湧入和國內體育產業走向繁榮也是息息相關。

過去一年,騰訊5億美金拿下NBA 在中國5年的獨家網絡版權,華人文化旗下體奧動力80億元拿下中超5年版權,樂視體育的迅速崛起,以及中超各球隊的高額投入,讓外界看到中國體育市場騰飛的跡像。

在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董事長姚明看來,在國務院“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46號文發布後,體育產業迅速釋放巨大動力。此前體育行業是依靠國家和集體推動的“獨輪驅動”,現在則是靠政府、社會、市場、大眾球迷等共同推動的“四輪驅動”。

“風不是靠幾股資本力量可以鼓噪起來的,是中國經濟、百姓生活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一種需求爆發的體現,也是基於政府改革的推進,兩股力量交織之後,風的形成勢在必然。”華人文化產業基金董事長黎瑞剛認為。

在這種背景下,更具前瞻意識的互聯網公司和資本,必然會加速引進學習國外優質俱樂部和賽事資源的運營經驗,可貴上促進中外體育產業的接軌和融合。

騰訊公司副總裁陳菊紅表示,騰訊在跟NBA合作的大半年裡,體驗了國際上最優秀聯盟怎麼運轉,怎麼分配權益和包裝明星球員,怎樣用一套成熟的商業體系使其價值最大化。

“在投資了曼城以後,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國際一線足球俱樂部的整體運營體系,這個體系是我們希望能夠得到的。當然投資也不僅僅是為了體系,還是要賺錢。”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對騰訊科技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龐大的數億體育用戶,在互聯網新媒體時代也意味著豐富的商業化空間,這也對中國資本和國外體育行業形成巨大吸引力。

黎瑞剛認為,賽事資源需要體系化開發和市場化運營,未來優質賽事的價值,除了傳統的版權分銷,可以更加多元化,比如收費模式遲早會出現。

可以預見的是,基於國內外體育產業和資本的深度融合基礎上,越來越多創新商業模式將被互聯網公司和俱樂部開發,推動中國體育用戶和產業利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