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阿拉伯“花”開義烏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周潼潼、魏董華、姜德群、穆小龍)在浙江義烏,有一家名叫“花”的阿拉伯餐館。這個餐館的故事5日成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描述中阿關係的生動例子。

習近平在當天開幕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提到:“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義烏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飲食文化帶到了義烏,也在義烏的繁榮興旺中收穫了事業成功,最終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把根紮在了中國。”

沒過多久,還在睡夢中的穆罕奈德就被電話吵醒了。被告知習主席講話中提到的是他,穆罕納德馬上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炫耀”,併發給遠在約旦的家人,被很多朋友在後面狂點讚。

穆罕奈德在義烏當地可算是個小名人。2002年開始就不斷有媒體採訪他,那恰巧是習近平主政浙江的時期。

將近1米8的身高,頭髮短而微卷,高鼻梁加上深眼窩,36歲的穆罕奈德一副標準阿拉伯人的面孔,卻在義烏紅火地過著中國人的生活。

穆罕奈德來自約旦,安靜內向,笑起來很是靦腆;夫人劉芳是來自安徽的穆斯林女孩,卻開朗健談。如果不仔細看,很難認出劉芳是中國女子,長褲,長上衣,頭巾包住頭髮,她身穿的阿拉伯服飾都是訂做的,一些重要場合還會戴面紗。

2000年,穆罕奈德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廣州一位叔叔開的阿拉伯餐廳裏打工,不久與同在餐廳工作、開朗健談的劉芳相識相戀。兩人性格互補,卻很投緣,很快於2001年結婚。

穆罕奈德與中國的緣分就此展開,他成了地道的中國女婿、“中國”老闆。

2002年,穆罕奈德叔叔在廣州的餐廳越做越好,又到義烏開了一家分店,是義烏最早的阿拉伯餐廳之一。

當時義烏的阿拉伯餐館還很少,很多阿拉伯人就餐不方便,因而餐館的生意一直不錯。2004年,這對夫婦正式接手經營起這家餐館,並以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為名,將餐館取名“阿克薩”。

2008年,因為遭受金融危機,餐館生意面臨困境,不得不拿出積蓄來補貼。勉強度過危機後,夫妻倆為了吸引更多人,走更多元化的路線,下定決心把餐廳重新裝修,更換了廚師和菜係,改名為“花”餐廳。

“花”餐廳的裝飾非常阿拉伯,金色的吊頂、頂燈,鑲著金色的花,富麗堂皇。劉芳告訴記者,“阿拉伯人喜歡金黃色”,餐館裏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花,飯店的標誌也是穆罕奈德親手設計的,是一朵白色的花。

從2004年到2014年,穆罕奈德一次都沒有回過約旦,為的就是“努力工作上班,要把日子過得更好”。期間,他的媽媽和兩個弟弟都來過中國,在他的餐館幫忙。

從打工仔到餐廳老闆,穆罕奈德在中國的生活猶如爬坡,一點點努力向上。剛到廣州時,他一個月工資不過300美金;如今,他和夫人在義烏有了自己的餐館,還經營著一家外貿公司,做進出口貿易,“什么都賣,看客戶需要”。

穆罕奈德坦言,他在中國的生活很開心,當地生活方便,夫人又是中國人,自己在中國呆的時間較久,中國的、阿拉伯的朋友都很多。近幾年,他更打算在義烏買房子,正式安定下來。

他們的兩個兒子已經11歲和9歲了,出生在中國,在中國學校上學,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孩子們卻不怎麼會說阿拉伯語。穆罕奈德說,現在最希望孩子能夠在義烏接受阿拉伯語的教育,希望他們還會說阿語,學習阿拉伯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