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而感人的旅程——親歷者講述遠征軍遺骸歸國之路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張芽芽

李凱)“70年了,留在異鄉的中國遠征軍英靈終於回家了,我非常感動,非常欣慰。”民間二戰史研究者戈叔亞說。

12日,2014年“忠魂歸國”公益活動在雲南省騰衝縣舉行,原葬於南坎、八莫的部分中國遠征軍遺骸,以及臘戌、芒友墓地的部分壙兆土,被歸葬於騰衝國殤墓園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墓。

從探尋遠征軍墓地遺址,到發掘遺骸,再到護送遺骸歸國,戈叔亞參與了迎回緬甸南坎遠征軍遺骸的行動。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正在騰衝參加歸葬儀式的戈叔亞,他形容這是一段“艱苦而感人的旅程”。

年過六旬的戈叔亞是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基金的顧問。他的家庭和中國遠征軍頗有淵源,他的叔叔是一位遠征軍老兵。

二戰期間,中國遠征軍入緬甸後與日本軍隊作戰3年零3個月,戰況慘烈無比。據統計,中國投入40萬兵力,傷亡達20萬,許多將士埋葬在緬甸,再也未能返家。

促使戈叔亞關注在緬甸遠征軍墓地的,是2001年他去緬甸密支那的一次旅行。當地的中國遠征軍墓地早已破敗不堪,緬甸人告訴他那裏經常“鬧鬼”。這令戈叔亞很受震動。

“我覺得是這些將士的靈魂在哭泣。埋在異鄉令他們不得安寧,他們會想家,我想幫他們回來。”戈叔亞說。

2011年,雲南開始啟動“忠魂歸國”公益活動,以緬懷中國遠征軍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的貢獻。戈叔亞特別高興,他覺得這是一個契機。這一年,他開始探尋緬甸南坎的遠征軍公墓。

南坎位於中緬邊境,和雲南瑞麗相鄰,有史迪威公路和滇緬公路相連,是中緬交通要衝。1944年底至1945年初,遠征軍和盤踞在南坎的日本守軍交戰約一個月,最後收復南坎。役後,在南坎修建了陣亡將士公墓。

據戈叔亞所知,遠征軍在緬甸的墓地有近20個,由於年深日久、無人照管,基本全部損壞。南坎墓地從地面上已經看不到什么痕跡,上面建起了一座寺廟,有一部分是荒地,還有一些成為私人土地。

在探尋遠征軍墓地的過程中,“有沒有這個墓地,以及這個墓地在什么位置”是最關鍵的問題,需要通過實地考察和文獻資料記載比對來確定。

在台灣和美國尋找的資料,都證實了南坎墓地的存在,其中一份地圖對判定墓地的位置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實地考察時的反復詢問,也證實了南坎墓地的位置。

戈叔亞等人尋訪南坎的華人華僑和緬甸人數十人,一些上年紀的老人還曾參加過墓地的修建,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證實南坎寺廟一帶曾經是遠征軍墓地,埋葬了原中國遠征軍(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師的425位陣亡將士。

隨後通過仔細發掘,發掘出部分遺骸。戈叔亞和志願者武思琪夫婦2013年將之護送回國,保存在雲南瑞麗的一座寺廟,並於12日歸葬中國遠征軍將士墓。

期間,戈叔亞和其他志願者頻繁往返中緬之間,“很難說得清確切的次數,沒有二十次,也有十幾次。”戈叔亞說,其中的艱辛和曲折,難以言說。

他說得更多的是得到的幫助。有熱心人提供美國和台灣收藏的原始資料;在緬甸的華僑當翻譯、幫忙聯絡、提供住宿;在資金出現缺口,發掘工作難以為繼、戈叔亞心灰意冷的時候,深圳越眾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的發起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成南坎遠征軍遺骸的順利歸國。

“我一定會繼續關心這個事情,任何一個中國人只要願意參與支持這個事情,我都願意協助他。”戈叔亞說,很多事情需要一步一步來,但必須堅持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