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非凡时刻”:“我在上虞战过‘疫’”

中国新闻网

text

累到睡着的工作人员和还在工作的社工。 严小予供图

中新网绍兴1月1日电(张煜欢 张雨滴 项菁)“儿子,听说上虞解封了,能不能回来了?”“很快就能回去了。”1月1日,一边跟父母通话,一边收拾行李箱的严小予(化名),满心期待着结束一个周期的健康观察后,正式回家的日子。

将时间拉回到二十多天前,2021年12月7日,绍兴市上虞区检测出核酸阳性感染者。彼时正在上虞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严小予不曾想到,像他这样一名平凡的基层工作者,有一天竟也能“披甲上阵”,见证“非凡时刻”。在接受中新网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回忆了这段难忘经历。

严小予借来运送大米的三轮车。 严小予供图

“感觉和病毒只隔了一层衣服”

“接相关部门要求,征集抗疫志愿者,迅速到百官街道办事处会议室集合,参与上虞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12月7日,在接到单位征集抗疫志愿者的电话时,严小予内心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作为科室年轻骨干力量的他,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这是一条“逆向而行”的守护之路。在百官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中,严小予第一次见到了在他眼里象征着抗疫一线的“白战袍”——医用防护服。

“要先把防护服拉链拉开,两只脚套进去,再把手穿上,最后把帽子套上。脚这部分最难穿,要一直伸下去,还得找好角度,不然鞋子会卡住……”第一次穿防护服时,严小予折腾了许久。等会议室里的人们都穿好防护服后,一股紧张的氛围渐渐弥漫开来。

“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画面,感觉他们离危险很近,现在我也能够很真切地感觉到,病毒与我好像只隔了一层衣服。”严小予说。

很快他就接到了抗疫的第一项任务:赶赴新世纪花园小区,协助上门登记。“扫楼的时候很多居民都睡了,临时叫他们起来,也有一些人不太情愿。”严小予耐心一遍遍解释着当下疫情形势需要,让百姓们理解并配合完成工作。

晚上10点多抵达小区的他,在完成扫楼工作时已是凌晨2点。

“儿,一级响应后,你不能回,我们不能来,挂念。”工作结束后,严小予看到了父亲给自己的微信留言。这个“90后”大男孩突然有些想家,不过此刻他更希望把手头所有工作一丝不苟完成,早日看到疫情结束的曙光。

“更努力、辛苦的人在我们身边”

相比于第一天的初次接触,等再次开展扫楼时,严小予已可以将防护服“穿脱自如”了。将“战袍”迅速穿上后,严小予一天的志愿工作开始了。

让严小予印象最深的一次支援工作,是支援小越街道扫街的两天一夜。“明天开始店铺就千万不能开了,防控需要,请您理解。”对着仍抱有一丝侥幸心理,想继续开门做生意的店主们,严小予不厌其烦地劝导着。“好像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突然打乱了”,他头一回有如此强烈的感受。

等到他做完一轮扫街工作,时间已经过了午夜。第二天凌晨五点,天刚蒙蒙亮时,他与伙伴又再次集合到这里,赶在人们醒来之前再次扫街。

一轮轮地看,一遍遍地走,待扫街结束,他手机步数显示已有两万余步。

在严小予的手机相册中,收藏着一张在他眼里十分珍贵的照片。照片前方是严小予的同事做完一天工作后睡倒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椅子上,照片的后方,社区工作者依旧对着电脑认真工作。

“本来我觉得自己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已经挺难坚持了,但看到他们几天都没有睡觉,忽然觉得我们也没什么值得说的,更努力、辛苦的人都在我们身边。”严小予感慨。

5个小时送40袋大米

在上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2021年12月20日起,严小予也从抗疫前线转为后方,负责为各家各户提供物资保障。

曹娥社区辖区内的整条渡江路及周边小区和居民楼,是他和同事的负责区域。由于整片区域都以小路为主,轿车进出不方便,严小予借来一辆三轮车,用来运送各项物资。

严小予(左三)和同事们穿好防护服。 严小予供图

在狭窄的小路上,严小予和同事拿着一份地址表格,骑着三轮车驮着40袋大米,一走就是5个小时。“这些小路错综复杂,地址十分难找,一开始真摸不着头脑。”走着走着,他也渐渐理出了头绪,如从某一条小路进去,能直接完成三个不同地址的配送。没多久他便掌握“规律”,成为一张“活地图”。

在物资保障过程中,他还为居民们采买过药品,运送过煤气罐。“刚装满的煤气罐是真的沉,但能为老百姓们做点事情,还是挺有动力、挺开心的。”

参与抗疫的20多个日日夜夜,严小予和同事们“累并快乐着”,就这样迎来了“解封时刻”。

2021年12月31日9时起,上虞区所有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解除临时封闭管控措施,该区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并解除交通管控。

严小予也即将在短暂修整后,重归工作岗位。难忘的20多天,他对“人民至上”的理念有了更深感悟。“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可能我们所做的一件小事,就能让百姓的生活更方便一点,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以后哪里需要我,我还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