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第五大時裝周”的標簽,就算是一場好的時裝周嗎?

好奇心日報

text

時尚界的人習慣稱呼巴黎、米蘭、倫敦和紐約爲“國際四大時裝周”。它們都有一段較長的曆史,且各具特色,起初從“四大時裝周”裏走出了後來享有盛譽的設計師和品牌,現在新興的設計師和品牌都渴望能在那裏亮相。

幾乎沒有哪座城市曾經聲稱打算撼動它們的位置。意大利國家時尚協會名譽主席 Mario Boselli 在昨天出席 2016 秋冬上海時裝周“海尚國際論壇”時,把巴黎、米蘭、倫敦和紐約無可爭議地稱爲“真正的國際化的時尚之都”。

但此外,還有一些“盡管是地域性的,但有區域意義和地位的城市”,在過去幾十年裏,開始舉辦同樣以城市爲主題的“時裝周”——它們時不時地就想爭奪“第五大時裝周”的位置。

在上海,“第五大時裝周”的口號已經被喊了好些年。爲了讓這種說法更可信,早年,主辦方花重金邀請包括香奈兒在內的國際大牌前來走秀,後來,他們意識到這種做法華而不實,畢竟香奈兒早在兩三個月前的巴黎時裝周就已經發布了新一季的系列,而它每年額外的早春系列、高定系列也都會依照主題來選擇發布地。

對國際大牌的熱情冷卻了幾年之後,上海時裝周的主辦方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同樣是“主辦方”的時裝協會,希望看起來和他們在並肩作戰。去年,上海時裝周主辦方和英國時裝協會、意大利國家時尚協會簽訂了一份未完全公開的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 4 月,法國高級時裝公會首席執行官 Pascal Morand 被邀請出席了這一季的上海時裝周。兩天前,意大利、法國和上海時裝協會的負責人舉辦了“三方閉門會議”。會議的內容包括三方合作建立買手數據庫,並共同培訓和教育設計師。

“我們都能理解上海時裝周希望提升自己的國際化形象,” WWD 的一位記者在論壇結束後的采訪中提問意大利國際時裝協會主席 Carlo Capasa ,“但爲什麽你們也會希望形成這樣的合作?” Carlo Capasa 的回答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他並未提及時尚本身,而是說,意大利和中國在時裝貿易上的關系非常密切,即便中國經濟的增長放緩,但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依舊是促成這項合作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作爲友鄰,他也樂于關注上海時裝周的發展。

這些頗具聲望的友鄰友好地接受了上海希望打造未來“第五大國際時裝周”的說法。意大利國際時裝商會榮譽主席 Mario Boselli 被聘爲“上海時裝周時尚大使”,他說,如果有新興的時裝周在“不久的將來”能取得成功,那一定是上海。他的理由和 Carlo Capasa 的頗爲相像,除了巨大的中國市場和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Mario Boselli 還提及了上海時裝周的主辦方上海紡織集團,這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他了解,在中國“國企的地位舉足輕重”,能成事。

不過,一位文化創意産業的政府官員在昨天的論壇上說:政府走在前面,通常都會遭遇“因爲領導人的變更而影響活動熱度”的問題。何況,官方一直希望時裝周能帶動上海本土的旅遊行業和時尚消費,這對時裝周本身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即便不考慮這些超出時尚産業之外的問題,這些合作夥伴還是對上海時裝周的現狀和“第五大時裝周”之間的差距表達了一些擔心。最重要的是,上海時裝周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到底想做什麽?過去幾年,幾個詞被反複地提及,既“本土”、又“國際”、既“獨立設計”、又“商業”。

“這裏,一些設計師自己都沒有想好。” Carlo Capasa 在昨天的論壇上說,“上海時裝周必須想清楚要成爲一個什麽樣的時裝周,需要一個堅不可摧的時裝周形象。中國的問題在制造時尚的偶像、創意,而不是産品。”這還需要攝影師、造型師、設計師、創意師一起幫忙。

首爾時裝周借助韓國流行明星 K-pop 解決了時裝周形象模糊的問題。 BoF 在今年 3 月底發表的一篇報道稱“明星加持、平易近人的時裝價位、超大功率 K-Pop 勁播……韓國設計師們奉出了一台‘炫耀高調’與‘粉絲文化’相互碰撞的重頭大戲。”

首爾2016秋冬時裝周

這些個性鮮明的時裝周無疑會成爲上海時裝周的對手。林劍是一位時尚專欄作家,同時也創辦了在上海時裝周期間爲品牌提供展銷平台的 showroom “時堂”。他在昨天的論壇上說,既然和意大利國際時尚協會、法國高級時裝公會簽訂了合作協議,首先應該改變的是上海時裝周的日程安排。現在,它被安排在了首爾和東京時裝周之後,而這兩者的日程幾乎是緊隨四大時裝周的,考慮到買手通常連貫的行程安排,這更能吸引國際買手前來。

上海時裝周看起來像是在有意地避開和東京、首爾的競爭。“現在到了一個階段,買手來了,設計師是不是准備好了?”林劍說。

獨立設計師吉承心裏有些忐忑,她在參加倫敦時裝周時被告知:不要輕易地去巴黎時裝周,“因爲法國人非常苛刻,批評你,你就沒希望了”;也不要輕易地去米蘭時裝周,“非常商業”,他們會告訴你,不好賣,你就沒有希望了”。吉承是中國獨立設計師中頗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畢業于意大利 Marragonni Fashion 學院,後創立了同名品牌 JI CHENG,一款“鶴影”衛衣在互聯網上十分暢銷。

“鶴影”衛衣

Kiki Zhou 曾在東京居住了十多年,她在過去幾季的上海時裝周設立了 K Point Showroom 。這間 Showroom 並沒有入駐任何一家官方或民間的大型展銷展銷會,在大型展銷會上通常能受到更多買手的注意。Kiki 認爲,上海時裝周需要“抱團”是因爲這裏才剛剛起步,東京的時尚品牌日益成熟,他們反倒難以聚合,品牌自己會選擇去巴黎和米蘭發布,趕上最好的日程。在巴黎,時裝周的主辦方並不會組織走秀,走秀由品牌自己組織。

“但這裏確實在上升。” Kiki 說。

而四大時裝周也正在被互聯網帶來的新問題所困擾,比如即看即買 (see now buy now)。巴黎和米蘭並不願意接受這種如此公衆化和急切的商業化行爲,它們和倫敦、紐約出現了分歧,認爲這種做法是對創意和時尚體驗的傷害。法國高級時裝公會首席執行官 Pascal Morand 在論壇後的采訪中稱,除此之外,3D 打印和 VR 也是他們要面對的新問題,在新的體系徹底打敗傳統的之前,他們會努力“保持平衡”。

盡管傳統體系的建立仍要需要假以時日,這些新事物也出現在這一季的上海時裝周。“在上海,我們感受到一種精神,上海時裝周保持一種前行的精神。” Pascal Morand 在論壇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