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為什麼說首位奧斯卡得住是一條11歲的德國牧羊犬鈴叮叮(Rin Tin Tin)?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日前發文,講述了這條出演了27部電影,在好萊塢備受歡迎、也是最賺錢的明星狗的故事。文章內容如下:
德國演員埃米爾·強寧斯(Emil Jannings)是富有傳奇色彩的奧斯卡獎的首位得主,他在1930年代曾為納粹製作宣傳影片。有沒有搞錯呢?的確搞錯了。1929年的真正奧斯卡得主是一條11歲的德國牧羊犬鈴叮叮(Rin Tin Tin),是一名美國空軍士兵1918年在法國救了它。在默片時代讓路給有聲片的時代,鈴叮叮成了一條備受歡迎、也是最賺錢的好萊塢明星狗。
鈴叮叮總共出演了 27 部電影,僅在 1929 年就有 4 部影片上映。隨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路易斯·B·邁耶(Louis B Mayer)出任院長,在他支持下,學院決定給這條狗頒發了第一座鍍金小雕像,這座很快成為傳奇的雕像高 13.5 英寸(34.3 釐米),是一個著有藝術裝飾風格的中世紀騎士,手持一把十字軍戰士長劍,站在一卷電影膠片上。不過,上述頒獎決定卻讓人產生了錯誤的印象。
即便鈴叮叮不會真正表態,這個決定也成為一個古怪的先例。鈴叮叮在最佳男演員的第一輪評選中贏得最多票數,但是第二輪評選限定只有人類可以參加,鈴叮叮因此錯過小金人,這個事蹟後來經過《紐約客》八卦新聞特約撰稿人蘇珊·奧林(Susan Orlean)在這位狗明星的傳記中證實。
從那時到現在,奧斯卡金像獎一直都充滿爭議。沃特·迪士尼(Walt Disney)曾 26 次獲獎(此記錄到今天也無人能破),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卻從未獲獎,僅獲得一座榮譽小金人。據說,在一次主持奧斯卡頒獎禮時,鮑勃·霍普(Bob Hope)曾表示:“如果還有小金人剩下的話,我們將全部頒發給沃特·迪士尼。”
無論內部的政治角逐如何激烈,奧斯卡獎無疑是讓人夢寐以求的獎項。本年度奧斯卡獎官方海報上描繪的是,在烏黑背景的襯托下,一個不折不扣的小金人的金色輪廓在熠熠閃光。海報上寫著:“我們的夢都是金色的(We all dream in gold)”。
奧斯卡獎盃的模特
自從在 1929 年由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主持的首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露面以來,這座引人矚目的獎盃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當時,“好萊塢之王”道格拉斯擔任學院首任院長,首屆頒獎禮在西班牙殖民地風格的好萊塢羅斯福酒店舉行。小金人最初由米高梅藝術總監塞德里克·吉布斯(Cedric Gibbons)設計草圖,由洛杉磯藝術家喬治·史丹利(George Stanley)製作成雕像。
溫文爾雅的吉布斯生於愛爾蘭,是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他是建築師的兒子,也許還是唯一一位在 1925 年前往巴黎參觀“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的好萊塢設計師,而巴黎是裝飾藝術的搖籃。
返回好萊塢後,吉布斯設計了“白色大佈景(Big White Set)”,它具有當時眾多好萊塢裝飾藝術風格作品的特色,是音樂劇和歌舞劇的理想佈景。他甚至還聯手建築師道格拉斯·霍諾爾德(Douglas Honnold),用白色大佈景為自己在聖莫尼卡山(Santa Monica Hills)的家進行了室內裝修藝術設計。
裝修於 1930 年完工,正好趕上他與默片時代的墨西哥明星多洛雷絲·德爾里奧(Dolores del Río)結婚。吉布斯對裝飾藝術的熱情與日俱增,直到奧斯卡小金人在奧斯卡頒獎禮上閃亮登場。
儘管小金人的設計過程中並未用過模特,但多洛雷絲聲稱,她的好萊塢圈外好友、二十多歲的墨西哥人埃米利奧·費爾南德斯(Emilio Fernández)曾為喬治·史丹利擔任過裸體模特。這就為奧斯卡獎盃的來歷增添了花絮,也許還為費爾南德斯隨後的演員和導演生涯推波助瀾,也許沒有。不過,費爾南德斯的確因電影《瑪麗婭的畫像》(Maria Candeleria)在 1946 年為自己贏得首屆金棕櫚獎。小金人有著時髦、抽象的外形,幾乎任何健康的年輕人都可能成為其模特,也許根本就沒有模特。
如果說埃米利奧·費爾南德斯的故事充其量只是杜撰,而金像獎的名稱“奧斯卡”卻仍舊是個迷。金像獎的官方名稱為“學院成就獎(Academy Award of Merit)”,但在好萊塢,至少從 1934 年起,人人都稱之為奧斯卡獎。學院獎本身也於 1939 年起採用了這個昵稱。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在第一次見到小金人時,學院圖書管理員瑪格麗特·赫裡克(Margaret Herrick)認為小金人很像自己的叔叔奧斯卡。與此同時,也有其他人聲稱對這個名稱享有權利,其中就包括有傳聞說,影星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以自己的首任丈夫哈蒙·奧斯卡·納爾遜(Harmon Oscar Nelson)的名字命名小金人,雖說這是來源並不確定的傳聞,卻也揮之不去。
最初的奧斯卡獎盃由美國伊利諾斯州鑄造廠 CW Shumway & Sons Foundry 使用表面鍍金的實心青銅製作,經鑄造成型後拋光。1930 年代中期,青銅被不列顛合金(銅、銻、錫合金)取代,鍍銅、鎳銀合金,表面塗層為 24K 純金。
此後的奧斯卡小金人有著閃光的美麗外表,深受攝影鏡頭的青睞,獲獎者也熱衷於將其置於書桌和壁爐架等處觀賞。自 1982 年起,小金人交由芝加哥公司 RS Owens & Company 生產。
1939 年,奧斯卡獎迎來對設計傳統的最大突破,10 歲的秀蘭·鄧波爾(Shirley Temple)為沃特·迪士尼頒發終身成就獎。木質頒獎台上擺放著標準的奧斯卡獎盃,相連的小小木質台階上陳列著七個小矮人的雕像,當然,這是向迪士尼 1937 年出品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致敬。
1942-1945 年間,各種金屬都遭遇短缺,像其他宗教神像一樣,奧斯卡獎盃也改為用石膏著色製成。戰爭結束後,獲獎者可以用這些石膏獎盃兌換小金人。
但出售奧斯卡獎盃的行為卻從來不讓人待見。自 1950 年以來,無論是獲獎者還是其繼承人,如果不首先以 1 美元的價格將奧斯卡獎盃賣給學院,就不允許其在市場上出售奧斯卡獎盃。有些奧斯卡獎得主發現了能讓其出售小金人的漏洞。
2011 年,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女兒比阿特麗斯·威爾斯(Beatrice Welles)將父親 1942 年因《公民凱恩》獲得的奧斯卡小金人(最佳原創劇本獎)交付拍賣。最後賣得 861,542 美元。也許還會有人會賣出更高的價格吧?
不過,奧斯卡小金人本質上是無價的。作為好萊塢的偶像,它受人尊崇,就像宗教節日裡受人崇拜的聖像一般。無論是真是假,據說,在二戰結束時,當推進到德國的盟軍部隊逼近時,奧斯卡將得主埃米爾·強寧斯(Emil Jannings)還將自己的奧斯卡獎盃視為聖物帶在身邊。
他大叫:“我有奧斯卡獎!”,好像這樣就能幫他贏得好感一樣。強寧斯活了下來,但他必須放棄納粹主義。他最後一部未完成的戰爭影片《貝林先生在哪裡?》(Wo ist Herr Belling?)1944 年 12 月 12 日開機,四天后,希特勒就發起阿登反擊戰(Ardennes Offensive),這是納粹帝國崩潰前德國人發起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
不會改變的是,無論是否在好萊塢,奧斯卡小金人都會靜靜地閃光,歷經數十年動盪歲月洗禮後,它依然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設計奇妙、令人豔羨,它依然是好萊塢的聖杯。